回首往事 加拉帕戈斯象龟的救赎

回首往事 加拉帕戈斯象龟的救赎

灵龟之家 灵龟之家论坛官方平台 2019年9月23日

历史上的加拉帕戈斯

在16世纪时,据信有25万只加拉帕戈斯象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但,人们发现这些美丽岛屿之后的三个世纪里,至少有10多万只巨龟惨遭杀害。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据信只有3万只巨龟仍然存活…

1535年,时任的巴拿马第一主教托马斯.德贝兰在启航秘鲁时偏离航线,偶然发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他向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报告了自己的发现。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些岛屿上的巨龟以及各种有趣的鸟类。不过当时,托马斯主教并没有给这些岛屿命名。

当然,极有可能远在1535年之前,南美洲的原住民就已经对这些岛屿了如指掌,只是没有留下明确的历史文献记录。加拉帕戈斯群岛最早是在1570年即被标注在世界地图上,届时这片乐土已被确定为“岛屿”。

随后,加拉帕戈斯群岛相继被海盗、捕鲸人等用作补给站和避难所–他们从岛上取用木材、水源以及丰富的食物等…由于这些巨龟们在离开陆地之后,不吃不也可以存活几个月之久,故成千上百的巨龟被抓上船,以成为水手们在海上的新鲜肉质来源(据他们说,体型较小的“鞍背”巨龟更容易捕获、口感风味也更好)。

而当航海过程中,船只出现吃水较深的情况时,水手们还会将巨龟直接扔进海里以减轻船只负重。而且,也会有一些船只途径群岛,人们会上岛捡起大量的巨龟带回自己的国家,作为宠物龟高价出售(1849年就曾有17只加拉帕戈斯巨龟,被以超过5万美元的价格对外售卖)。同时,除了巨龟们,各种鸟类和陆地蜥蜴等动物,也被捕获作为食物或其他用途。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第一位居民是一名爱尔兰人–帕特里克·沃特金斯,他于1807年开始在圣玛丽亚岛居住了2年,种植蔬菜,与来往的船只交换朗姆酒。最后,他居然偷了一艘船离开,并顺利前往瓜亚基尔。

1831年,Jose de Villamil将军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定居,他荣幸的成为了第一任州长。厄瓜多尔于1832年正式将群岛命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之后这些岛屿也只有少数定居者居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被用作刑事监狱关押罪犯。然而,来了又去的新定居者们带来了农业和畜牧业,带来了猫狗等宠物和老鼠。当时的人们却怎么都没想到,这些外来物种的引入,将给岛上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1835年9月,加拉帕戈斯群岛迎来了史上最为有名的游客,那就是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停留了约五个星期,其中的19天都在四个较大的岛屿上做笔记并收集标本,这次探索的经历无疑为他的“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现如今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有着兴盛的社区家园,岛民以旅游业和捕鱼业为生,大家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现代生活和岛上自然生态间的平衡状态。

1934年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此建立,1959年群岛的97%面积都成为国家公园,1964年查尔斯.达尔文研究中心也在这里设立了基地。加拉帕戈斯群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则更是认可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们的努力工作和辛勤耕耘。

喝水,慢吞吞~

巨龟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龟品种,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总共确定了多达15种(也有说是14种或13种)不同亚种的加拉帕戈斯象龟,目前,只有11种侥幸存活,其中的部分亚种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其实,这些巨龟原本并没什么天敌,唯一的自然捕食者是加拉帕戈斯鹰,且仅对幼年期的巨龟造成伤害。巨龟没有什么敌人,自然毫无防备之心,对于陌生的人类也毫无戒备之意,所以很容易被人们捕获。同时,跟随殖民者到来的山羊、牛、猪、驴、猫、狗、老鼠,甚至蚂蚁等,都能够轻易地伤害巨龟的卵和幼苗,这些外来物种一度几乎杀死了岛上所有的幼龟。

群岛上独特的地貌曾导致山羊种群的爆炸式增长,这些羊穿山越岭,啃光了巨龟们热爱食用的植被,导致了岛上大规模的生态系统退化。工作人员们想了各种方法捕杀山羊,包括从直升机上射杀山羊等,人们总共为此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和数百万美元的代价。

设立在岛上的保育中心,工作内容通常是–将部分巨龟进行人工圈养、繁育,然后待龟宝宝饲养至足够安全的大小和年纪(一般5-10年),再重新放归野外。

尽管加拉帕戈斯象龟繁殖周期偏长,加之圈养计划的规模极为有限,保育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好在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也总算迎来了最好的局面,自2007年开始,百年来的种群数量持续萎缩的状况,总算显现了一丝转机,人们第一次在野外发现了新生的幼龟。

多年前,在参观研究站的时候,游客们是被允许和龟群直接接触的,那时也出现了很多孩子们骑在巨龟身上拍照的场景。不过,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工作人员出于对龟类的保护和龟只的身体健康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开始鼓励游客以新的方式与巨龟互动。

工作人员们准备了与真龟一比一大小的青铜巨龟模型,让游客们坐在上面拍照。在互动区也有专人现场看护,游客们可以在该区域喂食巨龟或者给巨龟拍照等。据说,巨龟们喜欢鲜花的颜色,如果你穿上鲜艳亮眼的衣服,也更容易得到巨龟的关注哦!

关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这件事,是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的。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对环境资源的爱惜,本就应该同时进行。否则,若真等到破坏了再加以重视,有没有可能已经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呢?唯愿“孤独乔治”的悲剧,不会在世界上的任何地区再度上演!

——灵龟语录

腐皮——养龟人都吃过这个亏,教你两招轻松搞定

腐皮——养龟人都吃过这个亏,教你两招轻松搞定

对于养龟的朋友来说,无论是初入龟圈的新手还是经验老道的老鸟,总是会碰到一个问题——腐皮病。

腐皮病通常容易在水龟身上发病,从常见的草龟、黄喉到名贵的三线、金头。稍有不慎均会感染此病。因幼龟抵抗力低下,加之季节气温变化太大,水质不稳定等,都是引发腐皮病的主要因素。

▼黄喉拟水龟重度腐皮

▼金钱龟腐皮现象

▼金头闭壳龟轻微腐皮现象

▼鹰嘴龟腐皮现象

▼日本石龟腐皮现象

▼中华草龟腐皮现象

养龟十多年,期间也碰到过许多关于龟的问题,虽然每次都是凭着经验进行着各种尝试并度过难关,从新手到老手养龟的过程说是“死”过来的一点也不过份,对于大规模饲养的养户来说有时候搞的不好就是全军覆没。其间承受的压力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可养龟终究是一门技术活,需要长期的钻研和尝试。终究不是专业科班出生,对于很多专业的知识也是一知半解,也正式因为如此,才萌发了有关此次探秘之行的想法。为了让更多的龟友在养龟方面能够少走弯路,本次,就龟苗腐皮这一问题,我们来到了上海海洋大学,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揭开迷底。

检查时间:12月8日-12月12日

检验和诊断对象:患病黄喉拟水龟龟苗六只

检验和诊断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一 、问诊:黄喉拟水龟龟苗的病情概况

这一批苗饲养者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饲养,2016年10月起陆续发病,明显症状为腐皮,严重者甚至眼睛溃烂,期间使用过各类药物,治疗未果,陆续有龟苗死亡情况发生。(注:百分之五的死亡率是正常的)

二、黄喉拟水龟苗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

12月8日,六只患病黄喉水龟送至上海海洋大学水族宠物临床医学实验室,体重8.19g-14.70g 。

1、临床症状:将六只病例按活动力由弱至强顺序标记为1-6号,六只病例全活,实验观察1-6号全部浑身腐皮;1,2,3,6号皮肤发红;1,2,6号脖颈肿大;1-4号眼睛半睁;1,2,5号四肢无力;1,2,3,5号张口呼吸;临床观察到的症状皆拍照记录。

一号龟

二号龟

三号龟

四号龟

五号龟

六号龟

2、病理解剖

2.1 样品:1号龟;2号龟;

2.2 材料:电锯,解剖刀具,镊子,生理盐水。

2.3 剖检结果:

2.3.

1号龟尸体剖检结果

1号龟(见图3)取出内脏团,分离各器官观察:心脏苍白萎缩,旁有两团黄豆大小血包,呈暗红色;肺脏、肠道充血呈鲜红色;脾脏呈粉红色;肾脏未见异常。

1号龟病理解剖

1号龟内脏团病理解剖

1号龟内脏

取出内脏团,分离各器官观察:心脏苍白;肺脏轻度充血呈鲜红色;肝脏略硬化;肠道纤细,无内容物,但在直肠处有绿色粘液;其余器官未见明显异常。

2号龟病理解剖图

3、黄喉拟水龟苗病理解剖诊断总结:

心脏苍白,供血功能可能下降;肺脏充血,呼吸功能下降,与张口呼吸的临床症状相对应;其余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三、黄喉拟水龟苗腐皮显微镜检

1、样品:1-6号龟苗后腿处腐皮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载玻片;盖玻片;水;光学显微镜。

2.2 方法

用镊子刮取部分腐烂皮屑,制作水浸片进行镜检。

3、镜检结果

1-6号龟腐皮皮屑镜检皆可见密集固着性纤毛虫感染。可初步判断黄喉拟水龟腐皮与感染固着性纤毛虫密切相关。

▼六只腐皮处皆可见密集活跃固着性纤毛虫

▼固着性纤毛虫群体,U型大核清晰可见

▼单只纤毛虫整体结构

四、内脏病原菌接种和收集

1、样品:2号龟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培养平板,超净工作台,接种针,高压灭菌锅。

2.2方法

在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对2号龟进行解剖,用接种环分别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和肠道等部位接种优势菌,利用平板划线法在灭菌后的平板上划线,置于恒温培养箱于25℃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20h,定期进行观察,实验结束后统计培养结果。

3、试验结果

3.1菌落生长情况

2号龟各器官组织病菌接种的菌落生长情况

注:有菌(+);无菌(-)

3.2统计结果:黄喉拟水龟龟苗(2号)内脏病原菌分离结果(表1) 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均无菌;肠道有菌,但数量不多。

表1:黄喉拟水龟龟苗(2号)内脏病原菌分离结果

部位 平板划线平行个数 有菌(+)无菌(-)(个数)
心脏 2 2(-)
肝脏 2 2(-)
脾脏 2 2(-)
2 2(-)
肾脏 2 2(-)
肠道 2 2(+)

五、 内脏病原菌分离纯化扩菌药敏检验

1、 样品:2号龟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

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肉汤;试管;细菌培养平板;超净工作台;接种针;高压灭菌锅;庆大霉素药敏片;氟苯尼考药敏片;恩诺沙星药敏片;青霉素药敏片;头孢哌酮药敏片;卡那霉素药敏片。药敏片生产厂家: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31108。

2.2方法

2.2.1细菌的扩增培养

挑取2号龟肠道分离纯化出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25℃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20h。

2.2.2药敏试验

从液体培养基中取菌液进行涂板,分别贴上庆大霉素药敏片、氟苯尼考药敏片、恩诺沙星药敏片、青霉素药敏片、头孢哌酮药敏片和卡那霉素药敏片,设置3组平行在25℃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20h。实验结束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3、结果

3.1细菌扩增情况

从肠道挑取的细菌扩大培养生长情况良好。

2号龟肠病菌接种的扩增培养

3.2抑菌圈测量结果

▼肠道病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1

▼肠道病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2

▼肠道病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3

2号龟肠病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表1 6种药敏片对黄喉拟水龟苗(2号)肠道菌株的抑制效果实验组1

抗菌药物名称 每片药敏纸片含量(μg) 结果判定(mm)
头孢哌酮 75 34(S)

庆大霉素 10 26(S)

恩诺沙星 5 21(I)

卡那霉素 30 22(I)

青霉素 1 0(R)

氟苯尼考 10 0 (R)

表2 6种药敏片对黄喉拟水龟苗(2号)肠道菌株的抑制效果实验组2

抗菌药物名称 每片药敏纸片含量(μg) 结果判定(mm)
头孢哌酮 75 36(S)

庆大霉素 10 25(S)

恩诺沙星 5 20(I)

卡那霉素 30 18(I)

青霉素 1 0(R)

氟苯尼考 10 0 (R)

表3 6种药敏片对黄喉拟水龟苗(2号)肠道菌株的抑制效果实验组3

抗菌药物名称 每片药敏纸片含量(μg) 结果判定(mm)
头孢哌酮 75 35(S)

庆大霉素 10 26(S)

恩诺沙星 5 19(I)

卡那霉素 30 21(I)

青霉素 1 0(R)

氟苯尼考 10 0 (R)

注明: S为药物敏感;I为中介敏感;R为菌株耐药。

4、药敏试验结论

根据实际药物敏感试验发现,2号病龟肠道提菌的药物敏感性呈现高度相似,表现出一定规律性。根据3组药物敏感平行试验发现: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对2号病龟苗肠道优势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头孢哌酮抑菌效果呈高度敏感,庆大霉素抑菌效果次之;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抑菌效果相当,表现出中度敏感;青霉素、氟苯尼考无抑菌效果,表现为菌株耐药。根据实验结果,在在临床治疗中,首选头孢哌酮,其次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

五、 根据显微镜检实验结果的临床试药情况

1、样品:3,4,5,6号龟

2、材料和方法

2.1材料:(一号液体:双氧水+二号液体:8%聚维酮碘+棉签一袋)

2.2方法:见图10

▼临床试药选择药物

先用双氧水冲洗龟身

可见大量泡沫产生

再用8%聚维酮碘涂抹龟身

干养一小时后放回水中

根据显微镜检实验结果的临床试药方法

3、结果:用药后三小时显微镜检可见纤毛虫皱缩呈圆球状,与柄分离,出现中毒死亡

用药后三小时显微镜检可见纤毛虫出现中毒死亡情况

后续观察用药仍在继续……

五、 检测及诊断报告结论

对送检的6只黄喉龟苗检验和诊断:

诊断:

1、诊断为寄生虫性腐皮,其病原为一种固着性纤毛虫,寄生部位在龟的体表,是造成黄喉龟苗腐皮腐甲的直接原因,另外由于寄生虫寄生导致自咬和互咬,加重病情、恶化病情,腐皮病导致各器官功能下降,最终致死;

2、检验结果排除了病原菌的致病性;

八.病害预防和治疗建议

1、用药建议:

(1)对于病龟建议每天采用8%聚维酮碘+双氧水进行表皮涂抹(具体方法见上),或药浴;(按龟苗患病不同程度进行分盆治疗);

(2)对出现张口呼吸者可考虑灌服或注射头孢哌酮或庆大霉素;

(3)治疗的同时可以在水里适当加点盐(氯化钠)因为盐本身的特性,基本上是可以配合任何药物一起使用的,且同时起到杀菌重用,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让腐皮病治起来更加的容易;

(4)养龟的水温最好稳定在30-32之间,尤其规模大的养户,群养的时候如果水温在30度以下很容易出现腐皮情况,最终殃及整池龟苗;

(5)养殖用水最好先用太阳爆晒数日,或者龟池里的老水新水用10~20ppm的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达到8.0~8.5,切记不得超过9.0。

2、改善黄喉龟苗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营养、水的管控。

3、增加隐蔽物,防止互咬。

4、定期防控病害,定期将容器进行消毒处理。

5、腐皮病早期发现容易治疗,中晚期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

6、对于大个体的小苗,最好选择冬眠的方式过冬,毕竟自然的方式才是最适合它们的。

早期发病的龟通过涂药干养之后已康复(重病个体干养会加快死亡)

因为伤口对神经的剌激,腐皮的龟都会出现抓咬自已和其它龟身上溃烂物的现象:

被咬掉指头的黄喉苗

在这里也面向大众征集各类龟病案例,希望大家多点交流,研究病因寻找答案,通过我们的经验让更多的小生命能够健康的成长。

rlyl

那几只小龟的牺牲,是为了避免更多小龟的牺牲,希望此篇能够帮到大家,减少龟龟们患病和死亡的几率……

南美两大森林陆龟对比 红腿陆龟VS黄腿陆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腿陆龟和黄腿陆龟确实是长得有些类似的两种龟类,因此也时常被大家弄混淆。

今天,我们就来从多个方面(当然,下文中所述的部分特征是更为稳定的,另一些特征并不一定在所有个体中都完全适用,需综合分析)将两者进行区分与比对,从此一定不会再傻傻分不清楚啦!

1、红腿和黄腿都是来自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以及中美洲南部大部分地区的热带物种。它们的分布范围可以说是大致相同,可是它们的原产地却不是完全重叠的。

红腿主要居住在热带雨林的边缘地带,也较容易被发现在更为开阔的地区;黄腿则可能偏向于在湿度更高的雨林深处活动。

2、一直以来,红腿都是全球龟宠市场上受到玩家追捧的热门品类之一,而黄腿在宠物市场上却非常少见。

因为红腿的且体型相较之下略为小巧,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娇小可爱的樱桃红腿了;而一般而言,野生的成年黄腿,体型确实偏大一些;另外,成年的雄性红腿体型普遍大于雌性,而成年的黄腿中那些所谓的“巨型”个体,很可能都是来自于雌性。

3、红腿的身形通常圆润而饱满,尤其是雌性个体会有着更高的圆顶状甲壳;雄性红腿虽然没有达到如雌性般的高耸状态,也仍会在甲壳后缘的三分之一处呈现出略微的突起;但黄腿的背甲却表现出一种更为平坦且宽阔的形态。

4、老版红腿的背甲腰身处两侧会略向内凹陷,看起来有点类似沙漏的形状,也是我们俗称的“葫芦腰”;黄腿背甲的腰身体侧处基本没有如此独特的凹陷状出现。

5、整体观测,红腿的体色更为鲜艳明丽,它们背甲的底色偏深呈暗褐色,每块盾片的中央部分为深黄色,四肢与尾部上分布有红色的锐利鳞片;黄腿体色略浅,在茶色的背景色下,每块盾片中央部分为黄色,四肢与尾部上的厚重鳞片则为明黄色。

6、红腿与黄腿头部的鳞片也有所区别,红腿头部的鳞片颜色多为红色、橙黄色或杂色,在鼻尖上部的前额鳞片短小、且细碎;黄腿头部的鳞片为黄色,其鼻尖上部的2块前额鳞片长而宽、且平行。

7、红腿腹甲中后部呈暗褐色,每块盾片上均有一圈圈明显的犹如“同心圆”般的印记;黄腿腹甲甲壳接缝处颜色为暗棕色,盾片更为光滑,较少出现“同心圆”标记的情况。

8、幼时的黄腿甲壳边缘呈微微的小锯齿状,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幼年期的红腿甲壳边缘多数无明显小锯齿。

9、目前,关于红腿和黄腿的习性其实仍所知甚少,但它们显然都不喜欢在阳光下曝晒;在饲养时,无疑都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与湿度,并应该布置大面积的遮荫处。

但由于黄腿对于温湿度的变化似乎更为敏感,于是在饲养黄腿的时候,对于环境的把控必须更为严格–这也意味着更多的阴影区域、更高的湿度环境和更稳定的温度。

10、红腿和黄腿面临的生存威胁几乎是一样的:栖息地所剩无几,当地人大肆捕食,以及宠物市场的持续而旺盛的需求等…

这些都是将这两大曾经十分常见物种推向被列入保育名单的原因;当然由于栖息地的限制,黄腿所面对的问题是更为严峻的,其野生种群数量是更加稀少的。

可爱的腿子…

经过实践总结的草龟养殖技巧

经过实践总结的草龟养殖技巧

廖小伦 玄昭龟宠 2016-12-04

本文非常实用,都是根据实践得出的经验,这些技巧适用于大批量养殖,玩家养殖几个一旦适应了自来水清水的不适用本办法。此文作者廖小伦,写的非常实际,也是经过我本人实践证实过,感谢原作者的总结,为你点赞!


很多人以为,草龟跟巴西龟是最好养的龟,其实不然。我在2014年的时候开始学着养殖草龟,从全池死光到现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存活率,一路走来可谓尸骸遍野。当时入手了500只草苗(2.5块钱一个进的,当时好便宜,现在都要8块钱起步了~呵呵),几百斤种母,由于也没有了解过,以为石龟怎么养,草龟就这么养。

草龟苗子:先说苗子吧,当时苗子买回来后直接入温箱,按照石龟的养法,每天喂两次,每天换水一次,第三天后开始出现死亡现象了,当时以为有损耗属于正常现象一直没在意,大概到了一个星期后,开始出现大批量腐皮烂甲现象,接着的就是陆陆续续的死亡,不断的用药都没有效果,一个月后500条苗基本就全军覆没了。


草龟种龟:种龟直接室内池养着,头一个星期没出现什么问题,一个星期后开始出现手脚肿胀,腐皮烂甲现象,接下来的结局不用说也知道了~最后肯定也是全军覆没了,当时听说了草龟要用脏水来养,想办法补救,丢了很多烂菜叶进池子里面,依然没办法挽救。

总结的经验技巧如下:

根据以上的教训,我并没有放弃草龟养殖,而是不断的去请教师傅,不断的去摸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脏水养出好龟,好龟一定要贱养,下面我分享下养殖方法:
1、养草龟水一定要够肥,绿水养龟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了吧,这个不多说了。


2、最好用泥水来养,泥水养龟在很多龟友看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啦,大家都知道野生龟很多身上都带有铁锈的,这个是因为泥里面的铁元素起的作用,其中田泥的效果比黄泥跟塘泥好,泥水养龟主要是为了给龟一个仿生态的养殖环境。泥水也能有效的抗应激,预防腐皮烂甲。


3、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日晒,有日晒龟的粪便在水中能分解出来很多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对龟的好处可多啦,可以有效的防止腐皮现象的发生,这就是之前所的水一定要肥的原因。


4、不换水,养好草龟最关键的一点,不管水多脏都不要换水,水少了就加满,臭了就放水下去冲。换水草龟会应激,死亡率可高了。


5.深水养龟的情况下在水边弄个陆地,每次抓起龟的时候不要直接放下水,这样容易引起呛水,放在陆地上让它自己慢慢的走下去。


6、很多人都会选择草苗加温,加温的时候也在温箱里面放入黄泥,换水大概就一个星期换一次,换一半留一半,就像之前说的,水清会咬尾,换水应激大。
根据以上的养殖方法,在14年下旬,我又入了一批苗子,就让它贱养着,自然过冬0损耗,感觉技术成熟了,又进了一批种龟,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过死亡现象。原来草龟是那么好养,只要把水搞好了,基本就不用怎么打理,换水都省了。

前前后后经过两年的摸索,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分享给大家,为了让大家别走太多弯路。掌握了对的方法和技巧,其实草龟也很好养!

小麝香龟属龟类的繁育

灵龟之家 灵龟之家论坛官方平台 2019 6 2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麝香龟属虽然体型小、产量却颇高。每年的繁殖期从春季开始,具体时间根据不同产地或有延迟。部分地区,甚至在9-10月里还可以观测到它们的交配行为。

在野外,龟类达到性成熟的周期往往较长,产卵的数据也会与人工饲育条件下的有所差异。更有意思的是,因为对于水生蜗牛、贝类等食物的偏好,造成小麝香龟属野生个体的头部通常发育良好,硕大的脑袋正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野外数据
1、麝香龟

雄性甲长5-7cm时性成熟(3-6年),雌性甲长5.7-6.5cm时性成熟(5-8年),每年的产季在5-8月,雌龟每年产卵2窝,每季共可产下1-9枚。龟卵尺寸大小约2.4-3.2cm×1.4-1.7cm,60-107天内孵化,新生幼体甲长1.2-1.3cm。

2、剃刀龟

雄性甲长6-7cm时性成熟(4-5年),雌性甲长8-9.5cm时性成熟(5-8年),每年的繁殖季约在4-6月,雌龟每年产卵1-2窝,每窝产卵1-6枚。龟卵尺寸大小约2.4-3.4cm×1.4-1.8cm,90-139天内孵化。

3、巨头麝香龟

雄性约4岁时可达性成熟,雌性约4年时可达性成熟,每年的产季在7-10月,雌龟每年产卵1-4窝,每窝产下2-3枚龟卵。龟卵尺寸大小约28.5×17.2mm,61-119天内孵化。

4、虎纹麝香龟

雄性甲长6cm时性成熟(3-4年),雌性甲长9cm时性成熟(6-8年),每年的繁殖季在4-7月,雌龟窝产卵1-5枚,每年共可产下2-5枚龟卵。龟卵尺寸大小约2.9cm×1.7cm,61-119天内孵化,新生幼体甲长约不超过3cm。

5、平背麝香龟

雄性甲长6-6.5cm时性成熟(4-6年),雌性甲长6-8cm时性成熟(6-8年),每年的产季在5-7月,雌龟每年产卵1-2窝,每窝产卵1-4枚。龟卵尺寸大小约23-3.3cm×1.5-1.6cm,45-122天内孵化,新生幼体甲长2.6cm。

性别区分

小麝香龟属龟类性二态差异不是十分明显,总的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判断公母–

1、成年雄性比雌性有着更为粗长的尾部,泄殖腔离甲壳距离更远;

2、成年雄性个体体型可能略大于雌性,而且可能有着更大的头部;

3、成年雄性个体后肢内侧有粗糙的鳞片分布,尾端有角质棘。

求偶交配

小麝香龟属的求偶交配采用的是传统的“骑背式”–

雌性首先会通过嗅闻雌性排泄口的气味确定对方公母,再用鼻尖碰触雌性体侧甲桥处;接着雄性会绕到雌性身后,企图用爬上雌性的背部,并用四爪抓住雌性的背甲边缘;最后正式交配开始,在此过程中,雄性或许会试图咬住雌性的头颈部。

雌龟产卵

以下的迹象或可表明雌龟需要产卵了–

1、根据龟龄及饲养状况判断雌龟是否达到性成熟;

2、雌龟每天焦躁不安,习惯疯狂爬动或奋力向上游,企图越狱;

3、雌龟食量减少或完全停止进食;

4、放入少量沙子,发现雌龟有明显的挖掘行为等。

沙窝设置

最简单的沙池就是在饲养环境中直接准备一个尺寸大小合适的、装满洁净细沙的整理箱,这样雌龟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当然单独准备一个高桶,在里面装约2/3的沙,手动将雌龟移进去产卵也没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参阅下方蓝色字体,直接点击文字跳转链接–

为即将产卵的雌龟搭建沙窝的思路参考

孵化事宜

1、龟卵孵化现在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目前较常见的有两种:一是人工孵化,二是选用专业的孵化设备,当然后者是更为省心的。

2、孵化的介质以蛭石为佳(蛭石湿度以“手捏成团儿、松手即散”为原则),调整好温度(室温即可),然后将龟卵整齐排放在蛭石之上,每颗龟卵间隔出3-5cm的空隙。

关于蛭石的选用,戳下方蓝色字体

龟卵蛭石孵化过程的日常注意

3、在龟卵孵化过程中一定要使用靠谱的温湿度计读取数据,及时调整温湿度,以免龟卵发育过程中因环境改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4、每周检查一次龟卵的状况(避免翻动龟卵),及时将未授精、胚胎死亡、发霉、破裂、生虫的坏蛋清理出去。

5、偶有一两只龟苗体质孱弱,尽管啄开了小口,却无法自己爬出蛋壳,这时就需要我们稍微开个够它们出入的小孔,静待它们自己爬出来,千万不要手贱将它们拽出,这样是很容易伤害到较弱的小龟苗的。

三点注意

1、根据最佳公母比例选配种龟,有条件的话,种龟最好能单养,合缸时再放一起,保持定期交配就完全足够了。毕竟雄性对雌性的过度惊扰,反而会导致雌龟压力倍增,进而影响龟体健康与正常生产。

2、可以冬眠的龟类,在秋冬季节尽可能让它们进入自然冬眠,这样似乎能够刺激种龟来年开春的交配欲望,也利于产下体魄更为强壮的下一代。

3、认真记录下孵化过程中的数据与重要细节,时刻为来年的孵化工作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不仅提升了级能,龟宝宝们的孵化率也随之提高了呢!

世上最“寂寞”的动物,活了几百年现仅剩3只(组图)

世上最“寂寞”的动物,活了几百年现仅剩3只,人称水中大熊猫

在动物界里,很多都是成群结伴的,因为不只是人有群居的习惯,小动物们也需要彼此相互温暖啊,所以世界上群居的动物比独居的要多得多。但假设,本来你有一群和你一样的同伴,但活了几百年以后整个地球算你在内,就剩下3个了,而且你们还相隔甚远,这是不是会感到无比的寂寞呢?现在世上就有这么个最“寂寞”的动物,全球仅存3只,咱们国内有一只,国外有两只。

此动物名为斑鳖,也叫斯氏鳖,是一种俗称为“王八”的动物。斑鳖长得和王八差不多,毕竟也是“亲戚”嘛,不过这斑鳖的攻击性还是很强的,被咬一口也会疼坏了。大家可能不了解,在古时候,斑鳖是一种很有神话色彩的动物,它懂得背着宝剑送给黎太祖,助其称帝,所以这种鳖还曾经很受重视呢。但后来,黎太祖的时代过去后,斑鳖就由于肉质鲜美,被古人肆意捕杀了。

因为和中华鳖长得还有点像,所以斑鳖曾经还有一阵子被误认为是中华鳖,到后来被细细研究才区分开来的。早期,长江里斑鳖泛滥,到现在全球只剩3只了,本来咱国内有两只的,但后来有一只又死去了,其实是有一点悲哀的,因为这个物种也许不久就会灭绝。

曾有人找了几十年斑鳖都没找到,而现在国内仅有苏州有一只斑鳖,越南有两只,所以斑鳖被认为是水中的大熊猫,和大熊猫一样珍贵,最值得被保护了。如果去苏州,你还有机会见到这种濒临灭绝的生物,小编曾经去苏州旅游的时候特意到动物园去看过。那是2017年的事了,当时只见这只斑鳖纹丝不动的在那里趴着,小编还以为它生气了呢。

但后来它还是很给面子的稍微动了一下,看来想长命还是要保存体力呀。这只活了400多年的老鳖真的不容易啊,小编在想,它懂不懂得寂寞呢?如果它是人,一定会抑郁的吧。所以小编觉得咱们人类是可以吃肉,但别赶尽杀绝啊,凡是还是得留有余地,不然啥都得被咱们吃到濒危了。

斑鳖的寂寞也许生命短暂的人类永远不懂,但我们却要一辈子记住,现在濒危的生物还是很多,咱们以后看见什么少见的东西,一定不要着急吃掉,不要再破坏了。如果大家去越南的话也有机会见到斑鳖,不过越南的两只斑鳖都是在湖里的,属于半野生状态,我想,相见只能凭缘分了。

大家还知道世界上的其他的濒危动植物吗?快说出来让大家记住吧

灵鳖记

灵鳖记

有苏煜骧 灵龟之家论坛官方平台20190516
文/有苏煜骧/灵囿志异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前段时候,承载数百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著名的哥特式尖塔倒塌,屋顶烧毁,一场人类文明的浩劫不期而至。

 

恰好在圣母院失火发生的前两天,另一场类似的意外发生在中国苏州;由于操作不当,全世界已知的唯一一只雌斑鳖在进行人工授精时突发意外,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两场悲剧分别发生在东亚与西欧,看似毫无关联,却又不约而同象征着一种“终结”,文明与自然这一时刻共同哭泣:

2019 年 4 月 15 日,世界失去了无价的艺术瑰宝。

2019 年 4 月 13 日,一个物种的最后生存倒计时开始。

对于前者而言,所幸这场悲剧还有补救的机会;已知着火区域只占圣母院后面部分,包括钟楼在内的主体部分在此次火灾中暂且处于安全的状态。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宣布将发起国际筹款,协助圣母院重建。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修复一新的巴黎圣母院将再一次向世界展开怀抱,

而对于后者,非常不幸的是,这场与我们近在咫尺的悲剧或许再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一种几乎与万里长江同样古老的巨鳖,一旦失去,将是无论多少代价也无法挽回的损失。

苏州动物园的雄斑鳖 @ Photo Ark

大约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今天的欧亚大陆中央绝大部分仍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巨海,称作『古地中海』。当时气候湿润炎热,滨海地带生长着成片葱郁的森林,近岸珊瑚礁密布。现代龟鳖的先祖即生活在这样一片丰饶的热带海域。

距今1.5亿年前左右的晚侏罗纪,习惯于淡水生境的鳖类开始与陆龟及海龟等类群分化,化石材料显示,亚洲是鳖类的起源地。早期鳖种并不丰富,但到了6000万年前的古新世中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鳖类分布范围迅速扩大,占据了亚洲绝大部分地区,并扩散到北美洲和非洲,甚至一度到达欧洲。

在此基础上,不同的鳖种开始迅速演化,形成了包括非洲的盘鳖属(Cyclanorbis)、圆鳖属(Cycloderma),亚洲的缘板鳖属(Lissemys)、小头鳖属(Chitra)、鼋属 (Pelochelys)、斑鳖属(Rafetus)等不同类群,多样的栖息生境孕育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与此同时,受太平洋板块持续向西扩张挤压影响,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相继发生,导致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退缩,以至最终消失。

青藏高原自渐新世以来的高度变化

这一时期,青藏地区的平均高度低于海拔2000米,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周边形成一系列广阔巨湖。由于气候适宜,以斑鳖为代表的热带物种一度广泛分布在从东亚到中东间的广大地区。

但到了距今260万年前的上新世末期,由于板块运动加剧,青藏高原突然快速隆起,达到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高度。山脉阻挡了暖湿气流继续深入,使得中亚随后变得干燥而寒冷。

古斑鳖种群受地形隔绝了联系,一支向西到达相对湿润的两河流域,逐渐演变为幼发拉底河鳖 (Rafetus euphraticus)。而另一支顺着扬子地台一系列星罗棋布的巨湖向东,成为斯氏鳖(Rafetus swinhoei)的先祖。

尽管斑鳖的历史或许跟长江一样悠久,但要真正认识它们却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分类学混乱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自命名以来,斑鳖的同物异名多达16个。

最早在1873年,英国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John Edward Gray)依据一件来自上海附近的亚成体标本,首次将斑鳖作为一类新种“Oscaria swinhoei ”描述。种加词来自采集者——著名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因而斑鳖又被叫做“斯氏鳖”。

格雷评价道,这种大鳖是他从未见过的美丽物种,同时在科学意义上完全是未知的。

1873年 G. H. Ford 依据模式标本绘制的斯氏鳖

@ Wikimedia Commons

不久后,斑鳖经历了第一次命名修订浪潮。1880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韩伯禄(Pierre Marie Heude)根据自上海黄浦江和苏州太湖获得的几件标本,发表了新属“Yuen”,属名来自中文的“鼋”。

韩伯禄是一位典型的“分种狂人”。他依据标本的一些细微差异,例如斑点形状、结构大小及颜色等作为新物种的依据,将斯氏鳖重新描述为  Y. maculatus、Y. leprosus、Y. elegans、 Y. viridis和 Y. pallens等五个新种。

因此该分类法很快遭到其他学者的质疑。1889年,比利时裔英国动物学家乔治.博伦格(George Albert Boulenger)将韩伯禄命名的“Yuen”属宣布为无效属,合并至鳖属下的“Trionyx swinhonis”一种。

1893年,芝加哥大学的古生物学家Georg Herman Carl Ludwig Baur 对整个鳖科进行重新分类,这种情况下,斯氏鳖被移至中华鳖属,定种名为“Pelodiscus swinhoei”。该分类法同样并未被推行太久,1902年时,奥地利爬行动物学家 Friedrich Siebenrock 重新确立了鳖属(Trionyx)的有效地位,同时将斯氏鳖回归该属。

接下来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有关斯氏鳖的科学地位很少再被提起。这全要归咎于1935年,美国学者 Clifford H. Pope 所著的《中国爬行动物志》中,将斯氏鳖误定为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的同物异名。一个明显的错误,却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后来的学者不假思索的沿用,导致斑鳖长期被认为是鼋或中华鳖的异名而被忽视。

野外斑鳖的复原图,背景为还剑湖及龟塔

@ Bibliotheca Herpetologica

这一错误直到1987年才被修正,当年美国动物学家 Peter Andre Meylan 对韩伯禄和格雷的原始描述进行审视,并对比标本的差异,最终确定了“斯氏鳖”作为有效种的地位,并将这一独特物种归入斑鳖属(Refetus)。

相较于斑鳖在现代科学史上长期混乱的分类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便已熟悉它们的存在。

“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卵大如鸡鸭子,一产三百枚,人亦倔取以盐腌之。……鼋好自暴其腹于江岸,渔人伺其便接竹以钓掣之,仑卒不能反,为人所制。”

——《尔雅翼·释鱼四》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已知华南出产的6种鳖类中,只有斑鳖(R. swinhoei)及鼋(P. cantorii)的体型可达到1米以上。古人常将这两种大鳖统称为“鼋”,

尽管如此,斑鳖的鼻吻部短而突出,头部轮廓明显,有着较为明显的黄斑。脖子和背甲之间分隔十分显著,体型为椭圆形,而鼋却恰恰相反,头部扁平、身形浑圆、颈部肥厚,背盘前缘分离不明显,两者区分并不困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介部》第四十五卷中写道,“鼋如鳖而大,青黄色,大头黄颈”。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鼋头有克裕,名曰懒头(赖头)”这些记载均显示为斑鳖的典型特征。

斑鳖与鼋的区别

@ 制图:有苏煜骧

由此可见,出现在古籍文献中的“鼋”,多数情况下应是斑鳖(R. swinhoei)。而非产自山区,头小且无花纹的鼋(P. cantorii)

《雅俗稽言》曾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明朝初年,金陵城外的上清河堤岸经常无缘无故崩塌,大家都说是因猪婆龙(扬子鳄)打洞所致。但守备官员因畏惧“猪”与国姓“朱”同音而不敢上报,于是托言称为大鼋作祟。朱元璋听后,因“鼋”字与“元”音同而大怒,下令让渔民大量捕杀,致使南京周边大鳖几近灭亡。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直到清朝末年,斑鳖在太湖流域仍然并不罕见。

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尚未进行大规模工业化,水域保持自然状态,水深而蓄水量大,适宜斑鳖的栖息与繁衍。另一方面,民间一直对巨鳖等灵物有“千年成精”的迷信,例如陶弘景称“此物老者,能变为魅.非急勿食之”。因此很少主动捕杀,即使偶然误捕也会选择放生,以祝祷平安,间接保护了斑鳖的种群资源。

清康熙 龟驮碑

出土于扬州市 · 宝应学宫遗址

早在先秦时期,龟即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古人认为大鳖有灵,轻易不敢伤害,将其形象寄托于各种器物,建筑上

民国以后,随着社会相对稳定,苏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人口增加。沿江沿湖开始大量兴建闸坝、围湖造田,使得许多天然产卵场因开垦及采砂而遭到破坏,同时大量滥捕性渔具投入使用,导致鱼类资源被过度消耗。

再加上传统观念中,鳖肉被认为是一种高级补品,斑鳖可长到1m以上,成年个体或许会因为宗教迷信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但外型酷似中华鳖的亚成体及鳖卵并不在禁忌范围内,常被捕捉食用。

大约在19世纪末前后,安徽省的斑鳖种群绝迹。至20世纪30年代时,斑鳖在太湖流域已经极为少见,偶有误捕则被渔民传为奇事。

据记载,1950年时有渔民在太湖捕获过一只26㎏的雄鳖,1952年又钓获一只54㎏的雌鳖,复旦大学另藏有1件50年代以前采集自无锡的斑鳖标本。这些零散的记录是太湖流域斑鳖存在最后的证据。

这只雌鳖或许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后的野生斑鳖,之后送往南京玄武湖公园饲养,后续记载不明

@ 陈义 | 龟鳖目二属在南京新发现

1962年,南京大学生物系陈义教授报道了在镇江以东的长江支流中获得 1 只雌性 “绿团鱼”,重约5 kg,后交于玄武湖公园饲养。该个体各方面描述均与斑鳖一致,也是整个长江流域已知最后一次发现野生斑鳖的记载。

实际上,导致长江流域斑鳖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污染;

作为流域内的顶级水生掠食动物,斑鳖对栖息地的要求极高;不仅需要大面积无污染的天然水体作为猎场,而且还要有连片平坦的沙滩以产卵繁殖。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和农药肥料等的推广运用,长三角地区水质被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太湖也成为我国环境污染最典型也是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已完全不适合斑鳖生存。

所幸苏杭地区自古佛教盛传久远,古刹道场遍布城乡,居民素有购买龟鳖等在寺庙池塘里放生的习俗,这种信徒放生行为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或以前。因而当自然水域的斑鳖逐渐走向消亡之后,这些受保护的寺庵池潭成为它们最后的庇佑所。

吉大港·Baizid Bostami清真寺水池中的黑鳖群

尽管江南佛寺放生池中“游者每以饼饵投之,麇集可观”的赏鼋盛景已经消失许久。

但我们依稀可以想象当时那种热闹。图中物种为黑鳖(Nilssonia nigricans),在2002年被归类为野外灭绝,一度被认为是全球最濒危的龟鳖类之一。

当时已知仅有孟加拉国吉大港 Baizid Bostami 清真寺的放生池内存在一部分受保护的个体。所幸2012年后在印度阿萨姆邦野外发现两个细小的野生种群,给该物种的长期生存带来了希望。

@ 《每日星报》

民国时期 《 吴县志》写道;“ 鼋如鳖而大,有重至四五十斤者,头上有磊块,故俗称癞头鼋,今放生池皆有之”。可见当时在寺园水池里放养鳖鼋并不稀奇。据记载,每当信众向池里投放饼饵时,总会聚集起大群鼋鳖争食,蔚为壮观。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四十年代末,由于全面抗战爆发,原本平静安逸的苏杭地区沦为战争最前线。随着战火而来的是无尽的动乱与饥荒,不少寺庙逐渐衰败破落,僧人四散逃离,曾经饲养在放生池中的鼋鳖鱼虾也被流民日寇洗劫一空,不复存在。

至五十年代以后,已知只剩苏州西园寺、殡舍昌善局和上海豫园等少数几地还有人工饲养的斑鳖。这批侥幸逃过一劫的遗留个体至少有三十多只,为太湖斑鳖留下最后的血脉传承。

西园寺的雄鳖“方方”,于2007年8月19日被发现死亡,死因系年老所致。

有种说法声称斑鳖可以活到400岁,完全是空穴来风的谣言。目前现存最长寿的龟类是一只雄性亚达伯拉象龟,名叫乔纳森/Jonathan。1882年被作为礼物送给圣赫勒拿岛总督,此后再未离开过该岛,相信至今已有188岁。

通常而言,陆龟的寿命要远长于水龟,而斑鳖的自然寿命大约只有120年左右。

这个说法最初是指西园寺有放生鳖鼋的记载可以追溯到400年前的明朝末年,却被以讹传讹为斑鳖寿命可长达400年。实际上“方方”和“圆圆”大约在清朝晚期被人放生至寺内,寿命不可能高达400年。

不久后,随着豫园对九曲桥进行清淤治理,池中的斑鳖及其它放生动物被悉数移出,此后便去向不明。

苏州的西园寺(又称戒憧律寺)最初也有十几只斑鳖栖息,并且水面宽阔、水质洁净、常年保持环流状态,直到六七十年代还有上岸产卵的记载。但由于种种因素,终未有幼鳖长大。八十年代时,寺内还剩下5只斑鳖,随着其它个体相继死去。至九十年代初之际,只剩下一对名叫“方方”和“圆圆”的老鳖,且已年事过高,无法繁殖。

昌善局原本是苏州一处民间慈善机构,光绪年间始建殡舍,提供存放入殓待葬棺柩的场所。放生池也大致在这一时期筑起,供人们行善祈祷,为亡者积福。

1953年4月,苏州市决定依托昌善局原址兴建动物园。据记载,开园之初,园内尚有12-18只“大鼋”。但由于管理水平不善及不够重视等因素,斑鳖数量逐年减少,1962年底还有5只,至1972年时只剩下2头。

上世纪60年代,斑鳖在池中晒太阳 @ 苏州日报

然而到1992年以后,这两只硕果仅存的斑鳖却仅剩一只。一种说法显示,当年为了改善斑鳖池环境,圆方计划在池中央堆建一座小岛,施工期间一只雄性斑鳖意外被石头砸死。

另一种说法声称,当时园方在尚未弄清楚性别的情况下,贸然在繁殖季节将两只雄鳖合池,结果爆发激烈的打斗,其中体型较小,被认为是“雌鳖”的那只个体因斗殴而死。

这听上去十分讽刺,但实际上自斑鳖发表命名后的一百多年间,我国学者几乎没有任何后续报告,甚至连斑鳖是否为有效种也一无所知。虽然不少动物园和博物馆都曾拥有过珍贵的斑鳖,但都被当做普通的鼋而不受重视。

斑鳖标本 现藏于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陈列馆

该标本为1978年由重庆动物园赠送,当时被当做鼋标本收藏。直到2009年,工作人员整理馆藏时才意外这实际上是珍贵的斑鳖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为支持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生物系建设,苏州动物园捐赠了许多标本以供教学研究,生物系赵肯堂教授获得了其中一件“大鼋”标本,然而通过对该标本与上海的一件标本进行观察。赵教授发现这两只所谓的“鼋”与其它“鼋”标本并不相同。经过多年研究,他提出大量证据,证明该种其实是一百年前韩伯禄命名的“斑鼋”(Y. maculatus)。

尽管国际上在1987年即恢复了斯氏鳖的有效种地位,而国内直至1994年才由著名动物学家赵尔宓先生首次承认,并建议按照命名优先法则将中文名修订为斑鳖。至此,被误判百年的“斯氏鳖”,终于完全恢复作为独立物种的地位。

但此时,斑鳖在国内的处境已严重岌岌可危,由于长期不明的分类关系,斑鳖甚至未及被列入1989年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随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恣意捕杀和环境恶化,长江水域的斑鳖已经完全消亡,当时已知仅有苏州动物园和西园寺残存着3只垂垂老矣的大鳖。

万幸的是,这个物种的生机并未完全断绝,或许是万年前某次地质事件,使得古长江短暂改道经红河入海,将一部分个体带到南方更加湿热的红河流域,形成了地理上相对孤立的红河种群。

斑鳖分布图

提起红河流域的斑鳖,最著名的莫过于还剑湖与黄金鳖的传说。

这个故事要从600年前的15世纪说起,当时正值明朝初年,安南权臣胡氏弑杀国王陈氏篡位。一部分陈氏旧臣逃往当时的安南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成祖朱棣决定派军护送陈氏后人归国即位,但在今谅山境内,胡氏设伏兵袭击明军。朱棣大怒,下令讨伐安南,复陈灭胡。

经过一系列战役,明军大获全胜,胡氏全军覆没,最终被明朝俘虏,不久后,朱棣以陈氏宗室被杀尽为名,宣布在安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从此安南土地户籍尽入中国,由明朝进行直接统治,越南进入第四次北属时期。

但由于明朝派驻官员在安南实行高压统治,肆意欺压掠夺,歧视、压迫当地居民,百姓困苦不堪。不久后,安南各地哀鸿遍野,反乱丛生。

最终带领安南走向独立的人名叫“黎利”。据传说,在黎利起义前,龙王派遣其子黄金鳖将一把名为“顺天”的宝剑送给他,此后黎利果然率军击败明军,建立后黎朝,定都昇龙城[今河内],成为越南历史上富有贤名的国君。

法属印度支那时期的还剑湖

早在法国统治时期,河内城区便已扩张至还剑湖周围。以还剑湖为界,以北为老城区,以南是法国殖民时期修建的欧式建筑。

还剑湖内有两座小岛,中心小岛上建有一座龟塔。是1886年为纪念黄金鳖而建。龟塔岛四周并未修建任何栈道,因此游人无法抵达,周边的天然草地是湖中鳖类唯一的晒背地与产卵场。而北边的小岛通过栖旭桥与陆地相连,岛上建有一座玉山祠,内保存有一件早期斑鳖标本。

登基不久后,一次黎利在城内的绿水湖乘船游玩时,看见一只巨鳖浮出水面。他用箭射不中,便挥剑砍去,谁知顺天剑却随着大鳖一起消失在湖水深处。自此黎利失去了顺天剑。民间传说是黄金鳖前来索剑,以备日后再授予抗敌之人。绿水湖也因此被改名为“还剑湖”,意为归还宝剑的地方。

黄金鳖的故事只是一个传说,但当喧闹过去数百年后。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种不明生物开始出现在幽深的湖底游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见到这种生物浮出水面,一些目击者认为是一种大龟,另一些人甚至声称是黄金鳖本身。

玉山祠浮雕上的黄金鳖传说

@ John S Lander/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直到1998年3月34日,一位业余摄影师偶然捕捉到这种生物露出水面的画面,一切谜底才最终揭开——其实是一只巨大的斑鳖(R. swinhoei)。

今天的还剑湖已被河内城区包围,与红河相通的水道早因淤积隔断,水域面积约12公顷,平均水深1.5米,南北狭长,呈椭圆形。周围轻舒适宜的田园风光极好的掩饰了湖水已严重污染的秘密,天然湖岸被人为硬化,四周树木青翠、浓荫如盖。历来为河内居民青睐的休憩场所。

从任何角度来看,还剑湖都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城区公园,很难想象会有如此一只宏伟巨大的生物栖息。

斑鳖标本 现藏于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

1914年采集自河内附近,也是目前仅有的两件亚成体斑鳖标本,另一件是现藏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模式标本。由于尚未成熟,也因此被长期当做中华鳖

但实际上,河内市区很早便有斑鳖分布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采集自1914年的一件亚成体标本,该标本此前曾长期被当做中华鳖(P. sinensis)不为人知,直到1990年6月才被研究人员发现。

斑鳖一度在红河流域极为丰富普遍,元江县以下数百公里长的干流河段均有分布,甚至可能包括楠溪江、藤条江和盘龙河等一些上游支流。此外河内大学的实地调查表明,斑鳖最南可至清化省境内的马江流域。

这只斑鳖或许最早生活在附近的红河,由于雨季水位上涨,意外顺着洪水进入还剑湖,此后便再未离开。

然而奇怪的是,邻近的珠江和澜沧江流域却从未发现有过斑鳖分布的证据,唯一的例外来自云南省的异龙湖。1981年4月28日,由于连年大旱,属于珠江源头之一的异龙湖彻底干涸。当日,有渔民从湖底淤泥中挖出一只约重88㎏的巨鳖,各项特征均指向这是一只斑鳖。后送至石屏县县鱼种场饲养,数日后死去。据当时人回忆,这只斑鳖的左后肢有一个生锈的铁圈,且湖内并未发现其它个体,更进一步证明该个体应是人为放生所致,而非自然分布。

据红河沿岸村民回忆,在60年代以前,经常可以看到磨盘大小的巨鳖在村子附近的沙滩上晒太阳。出于迷信禁忌,村民们对这些大鳖十分畏惧。

不久后,随后市场供应短缺,红河流域的斑鳖遭受了一场有组织的大量捕捞。从1959年起,个旧市商业局组织起170人、28艘渔船的红河捕鱼队,沿着蔓耗镇至河口县间100多公里长的红河干流,利用滚钩捕捉巨鲶和大鳖,以备在饥荒期间食用。据《个旧市志》记载,截止至1961年捕鱼队撤销,期间共捕获500多只大鳖,从2.5㎏到75㎏不等、平均体重25㎏。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猎获物都应是斑鳖。

云南省·元江县·青木里村,一位渔民手持斑鳖腹甲

由于鳖甲在传统中可作药材使用,因此渔民往往在食用斑鳖后将背甲留下,有些甚至可以存放几十年之久。据称,图中这只个体是1988年在附近的红河干流捕得

尽管官方捕鱼队很快解散,但滚钩技术却在当地广泛传播下来。例如在1974年时,红河县大水塘、坝罕、斐脚、大黑公等4个自然村先后自发组织起捕捞队,沿着红河捕捞。据记载共捕得大鳖27只,其中最大的1只重145斤,最小的重10多斤。一只重82斤个体被送至个旧市宝华公园,另一只重105斤个体送往昆明动物园饲养。

值得一提的是,个旧市的宝华公园或许知名度并不高。但由于靠近产地,便于从渔民手里获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间曾有至少30多只斑鳖被送至宝华公园,不过绝大多数很快死去,另有少量个体被交换至其它动物园。例如上海动物园的斑鳖即为1972年与宝华公园交换所得,重庆动物园在1978年时也曾同宝华公园进行过交换,不过该个体于同年死去,标本后被捐赠给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北京博物馆年鉴》记载,1987年10月杨尚昆主席赠给北京动物园 “鼋”1 只,据信极有可能来自宝华公园。此外上海自然博物院保存有的1件来自个旧野外的标本,大致在这一时期捕获。

上海动物园的斑鳖旧照,拍摄于2005年10月

这只雌鳖于1971年10月在红河冷墩段捕获,不久后交换至上海动物园。由于长期被误当做“鼋”,而不受重视,甚至过不少游客将其当成许愿池投币,该个体最终于2006年12月死去。值得一提的是,其捕获地现已被马堵山水库淹没

@ 核心17

与此同时,红河下游的斑鳖也正经历一场凶险的危机。由于成年斑鳖大多力大凶猛、难以捕捉。越南渔民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无需砍刀或枪械,利用卷钩和箩筐从水底钩捕猎物,这种方法对大型鳖类尤为有效。考虑到缺乏专门统计年鉴,无法得知近几十年来的年均捕捞量。可以确定的是,越南境内的斑鳖资源在这一时期遭受严重破坏。

根据越南生物学家何廷德(Hà Đình Đức)回忆;1963年在还剑湖有一只夜间上岸的斑鳖被巡逻士兵发现后射杀烹食。1967年,有人在湖岸边发现一只垂死的雄鳖,身体上留有渔具造成的深痕。1968年再度发现一只雌鳖,骨骼后被河内自然博物馆收藏。

这些仅仅是河内市中心的还剑湖近五十年来发现斑鳖的记载。相信在广大农村地区,会有更多的个体被捕捉贩卖,沦为笼俘。

经过长时间无节制的过度捕捞后,无论中国还是越南,大型鳖类均已所剩无几,以至于滚钩都不再有效。再加上90年代后兴起的非法电鱼,更是给幸存个体带来灭顶之灾。

玉山祠保留的雄性斑鳖标本,系1967年还剑湖畔发现的死亡个体

@ Claire Voon

此外,斑鳖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威胁在于栖息地破坏。

研究表明,斑鳖对生境有着特殊的偏好,尤其喜爱多条支流交汇的水域。通常而言,河口带会形成大片深水区,意味着丰富的食物及更多的沙洲。这种栖息地的偏好也表现在幼发拉底河鳖 (R. euphraticus)上,但相对于前者,后者更为青睐土耳其及伊朗的小型浅水河流。这种差异或许是因为幼发拉底河鳖体型较小,长度不到68㎝,而成年斑鳖可达1m以上,对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来自建水县的实地考察显示,直到2003年左右仍有当地村民表示能见到一些疑似个体上岸。但随着2006年的南沙水电站建成蓄水,上涨的江水将大部分河岸沙洲淹没,此后再没有人见过任何大型鳖类。

水坝不仅增加个体被误捕风险,另一方面还会阻断原本贯通的河道,影响斑鳖迁移,使得幸存个体更加难以发现彼此,造成繁殖机会减少。

并且由于鳖卵埋藏在河岸沙土层中需要至少2个月时间才能孵化,期间不能被水淹没或过度干燥。过去渔民常常依据鳖类产卵点预测当季最高洪水线,然而库区蓄水量的人为调节使得河流水位不再具有季节规律,水流量不稳定、水面波动幅度增加,造成鳖卵孵化失败率大幅提高,导致斑鳖种群断代。

中国野外已知的最后一只斑鳖,1998年救助后释放回红河

@ 元江县水产局

云南境内的斑鳖大约在80年代后期就已经十分罕见。1998年6月1日,有人在建水县的阿土村捕获1只24㎏重的雌性大鳖,后贩卖至元阳县一家餐馆。所幸由当地农业局和森林公安及时发现,将该个体没收救助后释放回红河。同一时期,红河县林业局也在市场上查获1只41.5㎏重的个体。

这是中国境内最后的野外记录,此后直到2000年左右仍偶有捕获记录,但大多当做“鼋”而不被重视,有些或许侥幸得以被救助野放,更多个体则是沦为盘中佳肴。

而在红河下游的越南。据记载,1993年时,和平省几位渔民在琼林湖(Quynh Lam) 捕得一只成年大鳖,引起一时轰动,后移至附近一家酒店的游泳池内暂养,两周后因应激反应死去。另外在1995年,河内海关从一列乂安省荣市(Vinh)出发的火车上查获一只亚成体斑鳖,但遗憾是发现时已死亡。

还剑湖大鳖浮出水面换气,引得四周游客惊喜连连

@ YouTube

随着还剑湖大鳖被发现,不少越南居民相信那正是传说中的黄金鳖,并尊称它为“龟祖”(Cu Rua),认为是越南的护国神兽。受此影响,野外斑鳖的濒危处境逐渐被世界所认知。

但在那时,全世界已知仅有6只活体斑鳖得到确认,除了还剑湖最新发现的大鳖之外,其余5只全部处于人工圈养条件下;两只生活在苏州西园寺,另外三只分别在苏州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

然而悲剧很快发生,首先是北京动物园的雄鳖在2005年死去,死后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然后是上海动物园的雌鳖,2006年在孤寂中走完一生,接着是西园寺的一对老鳖,雄鳖“方方”在2007年8月19日发现身亡,另一只雌鳖“圆圆”此前已多年未被观察出现,生死未卜,怀疑也遭受同样的命运。

短短两年间,已知斑鳖个体近一半离去,这于这个岌岌可危的物种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就在上海动物园的雌鳖死亡前不久,2006年9月19日,全世界的龟类专家受邀在苏州汇聚一堂,召开首届国际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斑鳖是一种独特的物种,且已处于严重濒危的状态。保护行动已刻不容缓。

苏州动物园的雄斑鳖  @ 袁畅

会后,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向中国动物园协会建议,国内各家动物园及水族箱重新检查其饲养的大型鳖类,以寻找可能被错误识别或忽视的个体,进行野外调查的同时,不放弃人工繁育的可能。

令人欣慰的是,历经种种挫折后,斑鳖的命运终于出现一丝转机。2007年1月,第二次国际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在苏州动物园召开,期间,湖南长沙动物园代表展示一只在该园生活五十多年的“大鼋”照片,引起专家注意。会议结束后,研究人员迅速赶到长沙,令他们惊讶的是,这只大鳖不仅是一只斑鳖,而且是一只具有生育能力的雌性个体。

据长沙方面称,这只雌鳖是1957年时渔民在上海黄浦江误捕上来的,开始饲养在私人老板手里,后来才转养到长沙烈士公园,最后来到长沙动物园,国际专家组们亲切的称呼它为“中国姑娘”。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第一次国际斑鳖保护合作交流研讨会所确定的另一个优先工作是对已知个体进行性别鉴定。在此之前,由于已知样本过少,专家们甚至不确定斑鳖是否表现出性差异性。2007年初,西澳大利亚大学的龟类学家杰拉德·库克林(G. Kuchling)博士专程前往中国,通过检查泄殖腔对当时世界上仅存的3只圈养斑鳖进行性别鉴定,苏州动物园和西园寺(2007年8月死亡前)的两只个体被确定为雄鳖,长沙动物园的“中国姑娘”更是成为这个物种最后一只雌性个体。

苏州动物园的斑鳖夫妇

2008年春季,长沙动物园的雌斑鳖(水中)到达苏州,它是当时全世界唯一一只活体雌性斑鳖,极其珍贵。作为繁殖这个稀有物种计划的一部分,苏州动物园特意修建了一个新的水池。然而苏州动物园本身的雄斑鳖(晒太阳)具有糟糕的暴力史,据称曾咬死过一只体型较小的同类。所以在两只斑鳖最初合池时,研究团队十分紧张

@  Dr. Gerald Kuchling

至此,原本希望渺茫的人工繁殖计划终于成为可能。经过多方努力,2007年9月23日,斑鳖合作繁殖研究计划正式签署。2008年5月6日上午,长沙动物园的雌斑鳖平安抵达苏州,经过短暂体检,随即被放入斑鳖池中。

同时,野外调查的成果也终于从越南传来。2008年4月,克利夫兰都会动物园的亚洲濒危龟类项目(ATP)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在河西省[后并入河内市]的同莫湖(Dong Mo Lake)水库确认并拍摄到一只斑鳖,这也是已知第二只野生斑鳖,意义重大。但就在那年晚些时候,洪水冲垮同莫湖大坝,那只神秘的斑鳖消失了。

自此,故事突然有了奇怪的发展。大约几星期后,大坝下游一位阮姓渔民宣布捕到这只大鳖,并声称河内一家餐馆的老板愿意出价4800美元购买。研究人员听闻后及时赶到,经过几小时讨价还价后,最终以200美元成交换回该个体。为防止拖延导致不测,这只斑鳖经简单检查后即放回同莫湖,甚至来不及确定性别。

2008年水库溃堤后救助的同莫湖斑鳖

@  Timothy McCormack/ATP.

相较于野外调查,被寄予厚望的人工繁育计划却一筹莫展。尽管两只斑鳖在合池第一年即被观察到交配,但产下的100多枚卵中却无一受精。有关斑鳖在圈养条件下繁育并没有先例,据记载在1973年时,西园寺曾输送4只斑鳖幼苗至苏州动物园,侧面反映出当时斑鳖繁殖似乎并不困难。

研究团队起初认为繁殖失败是由于雌鳖钙摄入量不足,致使蛋壳壁过薄,不能孵化。于是从2009年起,苏州动物园在斑鳖池四周安装起玻璃挡板,防止游客投喂或乱丢垃圾。此外,饲养员尝试为斑鳖提供更加全面的饮食,包括河虾、小龙虾、鱼类、蜗牛、青蛙、鹌鹑、鸽子等不同食物,尽可能模仿野外生境。

同时,繁育小组也开始怀疑是否与雄鳖年龄有关。苏州动物园的雄鳖至少在1928年以前即生活在昌善局放生池,后经历妇女生产教养院、儿童京剧院、城东动物园等变迁,成为苏州动物园的开园元老。推测当时年龄已接近100岁,长期圈养及过度衰老导致精子活性大不如前。

据观察,雄鳖在每年夏季(6月至9月)体内生成精子,交配季可从10月延续到次年春天。考虑到雄鳖冬眠后体内长期储存大量精子,容易缺乏活性。研究团队决定重点在冬眠前的两个月让两只斑鳖合池,甚至让它们在同一处水域越冬,只为增加自然受孕可能性。经过种种尝试后,雌鳖终于产下少量受精卵。遗憾的是,无论是留在沙滩上还是送至孵化箱中的鳖卵,均在胚胎发育初期便死亡,原因不明。

1993年和平省·琼林湖捕得的一只巨型斑鳖

1993年初夏,附近村子五位年轻人前往琼林湖大堤整修鱼塘。其中一人在河滩割草时,无意间踩到一只大鳖的背。大鳖受惊很快躲进湖里。知道这里有一只大鳖后,几名年轻渔民决定相约躲藏起试试。

晚上12点左右,这只大鳖果然游回。等其靠近后,其中一人向它扔击砖头,另一人扑向大鳖后背,企图制服。但大鳖狠狠咬住他的手,鲜血直流。其他人觉得害怕,纷纷后退用鱼叉向大鳖掷去,但夜色幽深,不清楚是否击中,大鳖很快消失在湖水深处。

凌晨两点,大鳖再次浮出水面呼吸。月光下,所有人都看到它的后背插着一只三叉鱼叉。此时没有人敢上前去行动,大鳖很快发现他们,受惊潜入湖底。

然而由于受伤严重,这只大鳖很快又浮出水面,躲藏在草丛中依偎。这几人发现后,很快用力制服,把它捆绑拖上岸。

第二天一早上,几名年轻人把它拉到公社里宰杀食用。然而还没来得及动手,消息已传到省里。和平省政府派人宣布这只大鳖属于国家财产,禁止狩猎。并转移至附近一家酒店的游泳池内暂养,供人参观。

然而在大约两周后,由于应激反应,再加上伤势严重,这只大鳖最终死去。死后测量身长153㎝,重121斤,推测年龄已超过100岁

虽然存在挫折,但研究团队并未放弃希望。考虑到人工授精对斑鳖的伤害较大,此前专家组一直坚持采取自然繁殖策略。但经过数年屡告失败后,斑鳖繁育小组不得不思考人工授精的可能性。

 

2015年,专家组最终决定进行人工授精。由于两只斑鳖已年老,人工授精后的副作用十分明显,冬眠期间一旦发生任何意外,将无法及时发现并展开救治。因此研究人员选择在当年5月,两只斑鳖冬眠苏醒后才开始首次尝试。

 

2015年5月6日,第一次采精受精顺利完成。至六七月间,雌斑鳖先后产下3批共176枚卵,然而其中却没有任何一枚受精卵,推测主要是由于未能将雌鳖泄殖腔完全撑开,将精子输入输卵管内,才最终导致以失败告终。

 

破屋更遭连夜雨,就在苏州动物园首次人工授精宣告失败不久后。2016年1月6日,还剑湖的龟祖被发现已死亡多时,结束它传奇的一生。

 

早在2010年底,便有细心的游客观察到龟祖身体布满伤口和溃烂。到2011年3月,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龟祖露出水面呼吸——极不正常的讯号,证明水中含氧量已微乎其微。河内市政府决定展开救助,经过几次失败的尝试后,由50多人组织起的捕捞队最终在4月初成功捕获龟祖,送至隔离水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市政部门趁机清理更换严重污染的湖水和底泥,并投放6万多条鱼以供龟祖食用。

龟祖(Cụ Rùa)标本 现藏于河内市·玉山祠

龟祖在还剑湖内已经生活几十年,被尊为越南的国家象征。它的离去对于民众而言不亚于一场天灾。由于国内缺乏相关技术,越南政府同德国埃尔福特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合作,利用最新的PEG技术制作标本。经测量发现龟祖总长近2米,体重约170公斤,是其所属物种中已知体型最大的个体

龟祖最终于7月份被放回还剑湖,尽管生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它已太过年老,体力大不如前。人们越来越频繁见到这只老鳖浮出水面,或趴在湖中小岛休憩。

2015年12月21日,围观者最后一次看到这只传奇大鳖出现在湖面上。不到一个月后,龟祖的尸体漂浮在湖水之上,据信它已经走完一个世纪的时光。

人工繁育计划此时也遭遇挫折,2016年4月1日,苏州动物园老园关闭,园中动物被整体搬迁至新建成的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出于谨慎考虑,两只斑鳖并未搬迁,而是留在老园继续进行人工授精尝试。尽管采用了最新的“微创”技术,可是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此后无论是第三次人工授精(2017年),还是第四次人工授精(2018年),结果同样令人失望。截止至2018年,斑鳖的人工繁育项目已经进行整整10年,遗憾的是无论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唯一一对圈养个体却始终没能产下后代,尽管不愿承认,许多人心里,斑鳖的未来仿佛已经黯淡无光。

2017年5月,春庆湖当地渔夫拍摄了一只看起来与斑鳖十分相似的照片。虽然这张模糊的照片还不足以证实斑鳖的存在,但给研究团队带来希望。

@  Nguyen Tai Thang ATP/IMC

然而同一年的两条消息,让希望重新被点燃。首先是4月12日,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SA)宣布通过eDNA技术,确定在春庆湖(Xuan Khanh Lake)内存在一只斑鳖,这一发现让全球已知斑鳖数目上升到4只。对于斑鳖这样一种岌岌可危的物种而言,每一只个体都至关重要。

其次在7月,据TSA称,中国和越南终于考虑共同携手合作挽救最后的斑鳖。如果春庆湖或同莫湖中的任何一只为雄鳖的话,将有可能会与苏州的雌鳖合作繁殖。

中越两国的携手合作或是拯救这个物种的最后希望。所有人都希望,斑鳖的命运将因此改变,就像40多年前 《中日共同保护朱鹮计划》曾带给朱鹮的重生一般。

或许是北越某地捕获的斑鳖,图源不明

恶魔总是在欢愉中悄然降临。就在中越合作还未尘埃落定之时,令人震惊的噩耗突然发生。2019年4月13日中午,苏州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的雌斑鳖因人工授精发生意外,抢救无效后死亡。

它的离去让目前最后一点人工繁育斑鳖的希望断绝。2006年9月19日-2019年4月13日,历时13年的斑鳖人工繁育计划最终以失败画上句号。

一场全世界的悲剧,或许意味着我们将在有生之年亲眼见证到一个物种的灭绝。

一部分人认为斑鳖已经没有未来,现实已经失去拯救它们的最后机会,只能悲哀等待灭绝讣告宣判。

另一些人尽管对现实不抱希望,但仍寄未来于科技发展,期待有朝一日通过克隆技术让斑鳖重生。

▽ 滑 动 查 看

▲不完全统计已知斑鳖标本一览

@ 制图:有苏煜骧(未经允许 请勿使用)

关于后者,遗憾但确定的是,目前有关克隆斑鳖的想法仍是天方夜谭。

或许有人会反驳,自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克隆猴、克隆牛、克隆猪相继问世,为何不能将克隆技术用于濒危物种保护上呢?

实际上,尽管克隆技术在哺乳动物上大获成功,但对于斑鳖却毫无用处(至少说暂时毫无用处)。原因出于鳖卵的发育过程,与哺乳动物不同,斑鳖为卵生动物。首先雌鳖成熟的卵泡会同时释放出好几个卵子,一个接一个进入输卵管。接着,卵子会在卵周膜彻底形成前,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将继续沿着输卵管迂回下滑,过程中逐渐被蛋白包裹,形成蛋清。

最后,包裹在蛋清内的受精卵将进入输卵管末端,形成蛋白纤维网和外蛋壳,并在蛋壳外面敷上一层薄薄的透明角质层保护膜。至此,一个完整的鳖卵终于宣告完工,成型的鳖卵会被排到泄殖腔等待产下。

对于任何试图克隆斑鳖的人来说,想要介入这个过程极不容易。理论上说,他需要做的是:

1.对斑鳖及其近亲幼发拉底河鳖的基因组进行完全测序,以确定后者是否可以作为斑鳖的克隆母本

2.从冷冻材料中获得具有活性的斑鳖细胞,提取细胞核

3.在蛋白质完成附着以前,从雌性幼发拉底河鳖的输卵管中取出新鲜受精的卵子

4.将受精卵中原始的细胞核切除,并移入步骤二中得到的斑鳖细胞核

5.将经过修改的受精卵,连同附着的卵周膜与蛋白植入输卵管顶部,它将继续沿着输卵管完成旅途,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鳖卵

如果一切顺利进行,那么将会获得一个沉睡着年幼斑鳖的鳖卵。

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受精卵不能立即放输卵管内,必须通过电击反复“激活”,才能使其经历最初的几次分裂,否则胚胎将失去生命。

这意味当把受精卵植入输卵管上部时,受精卵已经初步发育比该阶段更加先进的状态。简而言之,整个鳖卵的形成过程都将被严重打乱。好比让婴儿重新缝回子宫一般。

出于这些原因,目前尚没有人能够成功克隆出一只鸟、一只龟,或者一只蜥蜴。期待通过克隆技术来让斑鳖复兴更无从谈及。

斑鳖最近的亲缘物种——幼发拉底河鳖(Rafetus euphraticus)

作为斑鳖属仅有的两个物种之一,幼发拉底河鳖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该种最主要威胁来源于栖息地丧失及水污染,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来工人猎食的威胁。由于体型较小,幼发拉底河鳖有时能利用一些人为栖息地,如水库及人工运河等。

@ Omid-mozaffari

必须指出,尽管前景极为不容乐观,暗淡的现实下还是有一线非常渺茫的希望。

目前全世界已知共有3只个体,除1只雄鳖在苏州上方山,另外两只生活在越南野外,雄伟的红河流域是这个物种最后的希望所在。

从2000年代起,龟类研究所(PCHP)等一些保育组织便开始在越南北部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以调查斑鳖的种群分布。虽然未能找到活体斑鳖,却获得许多宝贵讯息,例如一些从当地渔民处发现的十几年前捕获斑鳖保留下的背甲及骨骼样本。这些证据侧面反映直到最近,野外仍有斑鳖的适宜栖息地。

其中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在富寿省获得的一具亚成体斑鳖遗骸。据渔民称,该个体是1999年8月,在当地一处截流红河形成的水坝库区中捕得。再加上1995年在河内火车站查获的幼体,证明红河流域的斑鳖最迟至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还能够正常繁殖。

1998年,红河县林业局在市场上查获的斑鳖,当时正亟待被出售。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它的命运应当是沦为盘中佳肴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假设上世纪90年代末野外最后一批孵化的幼鳖,如今恰好处于生育的黄金时期,已知雌性斑鳖每年大约产下大约100枚卵。一旦存在具有繁殖能力斑鳖的可能,意味着无限种希望。

为保护野外可能残存的斑鳖种群,越南政府于2013年颁布第160号法令,将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斑鳖(Rafetus swinhoei)和鼋(Pelochelys cantorii)等三种濒临灭绝的龟鳖类纳入国家级保护动物范畴,严厉禁止私人捕杀。

2015年1月间,亚洲濒危龟类项目(ATP)的工作人员与当地渔民一起在同莫湖水库一处小岛上修建起一片人工沙滩,为斑鳖提供安全的栖身场所。并且还推动当地渔业合作社划出两处禁渔区,一片面积约17公顷,位于湖水最深处,也是观察到斑鳖出没最频繁的地点。另一片仅有1.4公顷,处于人工沙洲附近。

多年来,同莫湖渔民一直坚信湖中不止一只斑鳖存在,科学界却对此一直保持谨慎态度。然而2018年8月6日,当研究团队在人造沙洲附近禁渔区巡逻时,第一次同时观察两只斑鳖出现,两者相距约100米左右。由于时间仓促及距离等因素,研究人员未能记录下影像资料。其中一只明显为2008年破堤时救助的成年个体,体型巨大。另一只体型较小,只有40㎏左右,极为害羞且难以观察,很久便消失在水面下。

尽管这一观察记录并不足以使国际学界证明同莫湖水库存在两个或以上的斑鳖个体,但却为保护这一物种带来新的希望。

2008年,救助释放回同莫湖的斑鳖

同莫湖水库建设于红河支流 Ngai Son 河上。水域面积近1450公顷,湖水最深处21米,周长17公里,湖内共有21座小岛,水质优良。这里会有一只或更多的斑鳖生存吗?一切仍需要要时间证明

野外寻找其他斑鳖的努力仍在继续。2015年5月10日,ATP获悉最近在越南北部某处大湖有巨型大鳖出没的传闻。之后的快速调查证明这一说法,在对当地居民的20次采访中,共有11位受访者声称过去曾见过大鳖,但大部分最后一次见到发生在十年前。只有一名船长和一名护林员称在2013年后见过一只饭桌大小的巨鳖。

此外 Turtle Island 最近一项实地调查中,意外在老挝境内发现斑鳖存在的痕迹。据当地人称,有一只大鳖在受保护池塘中生活至少45年。后来在2013年雨季洪水期间,这只大鳖迁移到附近一条河流,此后再没有人见到。考虑到越南境内的马江中下游曾发现过斑鳖骨骸,相信在老挝境内也同样值得注意。

过去,红河及许多与红河相连的大湖都有斑鳖生存。但计划时代的经济建设,目前越南北部绝大多数河流湖泊已被水电站隔断,许多斑鳖可能因此被困在一个个孤立地点,无法迁移。例如位于和平省的琼林湖,早在水电站建设之前,该湖曾是一片面积数百公顷,与沱江相连,围绕和平市区的巨大湖沼。平均水深只有几米,大部分区域水深在1~2米之间,成千上万人依靠该湖出产的水产品为生,同时也是斑鳖的理想家园。

但当和平水电站建成以后,沱江水被大坝阻隔,琼林沼入水量骤然减少,绝大部分水域因此干涸,只剩下少量深水区。与此同时,湖水退去后,露出大片土地,附近村民开始在这些曾是沼泽地的土地上,开挖鱼塘、建造房屋。进一步使得琼林湖更加分化。栖息在湖中的斑鳖也因此遭受灭顶之灾,有记录被捕获的巨鳖就有3只,分别重达84㎏、131㎏及121㎏。自1993年以后,再未有人曾捕到过斑鳖。

来自安沛省捕获的斑鳖骨架

1981年9月,一位孙姓渔民在安沛省春明湖(Minh Quan)捕得的一只巨大的雌性斑鳖,据称该个体重达140㎏。之后孙先生将其骨架作为纪念品保存近17年,于2004年捐赠给国际龟类研究所(PCHP)以作研究

截止2015年的实地考察显示,最近至少有19个湖泊水库曾有斑鳖分布,例如鳌州沼(Ao Chau Swamp)、森仙湖(Sen Lake)及坝湖水库(Dam Ben)等。其中春庆湖斑鳖已在2018年得到证实。ATP计划对这些地点重新调查,以期发现任何一只新个体的可能。

同时,亚洲肮脏的野味文化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由于迷信滋补及药用价值,龟鳖类已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受非法贸易威胁的类群之一。尤其在中国,本土龟类已全面濒危,种群资源极度匮乏。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各种龟类养殖场开始兴起,但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或走私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的龟类。而越南恰好处于东南亚-东亚走私线的中心,承担连接市场与供应国的作用,再加上国内需求量较大,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十分触目惊心。

再加上亚成体斑鳖同中华鳖及鼋十分相似,从外型上难以区别。这或许是导致许多斑鳖还未长大便被捕捞食用的原因。

斯文豪采集的斑鳖模式标本 现藏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

遗憾的是,迄今我们仍未得知亚成体斑鳖的形象。格雷回忆这件标本道;斑鳖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美丽物种,背壳花纹让他想起了优雅的中国水墨画。

已知成年斑鳖身体大部会褪成黑黢黢的颜色。但在亚成体及幼苗时期。据记载,此时的斑鳖,背壳呈深橄榄色、夹杂有不规则黄色斑点,点缀着更加复杂的蓝绿色斑点,颇为美观。

一个例子来自云南马堵山水库,据当地渔民的反映称,可能有一只或更多的斑鳖生活在库区内。该水库位于红河州个旧市,由马堵山水电站截流红河而形成。水电站于2007年建成蓄水,很快淹没了上游50公里长的两岸,而这一段河道或许是斑鳖在云南野外最后的成片栖息地。

水库建成后不久,便有渔民反映偶尔能在小河湾内见到一种不同寻常的巨鳖在晒背,尤其是在冷镦至黄草岭之间河段。但考虑到红河野外尚有大鼋分布,尚不能确定是否为斑鳖。

自2011年后,中科院昆动所等曾项目数次深入马堵山调查斑鳖踪迹。但由于库区面积巨大,再加上斑鳖行为十分神秘,很少漂浮到水面换气或,往往大部分时间潜伏水中。这使寻找它们的踪迹变得非常困难和耗时,因此始终未有成果。

2016年及2017年在马堵山水库的调查同样一无所获。一个讽刺的结果是,根据若干当地村民的消息,当地残存的孑遗斑鳖可能已经在2015年的非法电捕鱼活动中被击毙。

本次事件意外罹难的老奶奶,请您一路走好

@ 袁畅

斑鳖是一种几乎与万里长江一样古老的物种,它是长江的河伯,红河的领主,是喜马拉雅山尚未触及天际年代的土著。斑鳖的命运也仿佛是这片大地所有物种的命运缩影,如果对于斑鳖的绝境冷眼旁观,那么将会有更多的物种面临着同样的绝望。

中越两国应该携手合作,加强对红河流域重要生境的保护。除了尽快对野外进行详细调查,以尽可能发现尚存活的个体之外。共同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无论希望是否渺茫,都绝不能放弃任何可能。六百年前的黄金鳖将越南人民从压迫中解救,两千年的大鳖担任着中国古人同上天接触的渠道——现在只有时间才可以证明我们能否回报这一恩惠。

斑鳖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这不仅仅是一两个物种的未来,而是属于所有人的悲剧。

参考文档

–Wang Jian, Shi Hai-Tao, Wen Cheng and Han Lian-Xian :Habitat Selection and Conservation Suggestions for the Yangtze Giant Softshell Turtle (Rafetus swinhoei) in the Upper Red River, China

–王剑等:黄斑巨鳖分布的历史变迁

Matthew P. Bettelheim:Swinhoe’s Softshell Turtle (Rafetus swinhoei): The Legendary Sword Lake Turtle of Hoan Kiem Lake

–Balázs Farkas, Minh Duc Le,and Truong Quang Nguyen:Rafetus vietnamensis LE, LE, TRAN, PHAN, PHAN, TRAN, PHAM, NGUYEN, NONG, PHAN, DINH, TRUONG AND HA, 2010 — ANOTHER INVALID NAME FOR AN INVALID SPECIES OF SOFTSHELL TURTLE (REPTILIA: TESTUDINES: TRIONYCHIDAE)

–Le Tran Binh等:COMPARATIVE MORPHOLOGICAL AND DNA ANALYSIS OF SPECIMENS OF GIANT FRESHWATER SOFT-SHELLED TURTLE IN VIETNAM RELATED TO HOAN KIEM TURTLE

–Balázs Farkas, Minh Duc Le, and Truong Quang Nguyen:Rafetus vietnamensis LE, LE, TRAN, PHAN, PHAN, TRAN, PHAM, NGUYEN, NONG, PHAN, DINH, TRUONG AND HA, 2010 — ANOTHER INVALID NAME FOR AN INVALID SPECIES OF SOFTSHELL TURTLE (REPTILIA: TESTUDINES: TRIONYCHIDAE)

–黄恭情:苏州园林的大鳖

–王剑,史海涛,韩联宪 :Rafetus swinhoei 名称的历史考证与中文名更改为黄斑巨鳖的建议.

–陈义:龟鳖目二属在南京 新发现,附闭壳龟的生活习性

–Three Case Studies: Aurochs, Mammoths and Passenger Pigeons

–Minh Duc Le:Genetic Variability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Softshell Turtle, Rafetus swinhoei: A Preliminary Report

–Minh Le & Ha T. Duong & Long D. Dinh :A phylogeny of softshell turtles (Testudines:Trionychidae)withreferencetothetaxonomicstatusofthecriticallyendangered, giant softshell turtle, Rafetus swinhoei

如何建造池塘

如何建造池塘

 

首先,你得有个院子。

为什么要建造池塘?

因为养半水龟,这两年来抱着“养龟就是养环境”的理念逐步改善我家龟的栖息环境,我从去年就琢磨着要把庭园主要部分彻底改造成一个池塘景观。我理想中的池塘,它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逼格要略高。我不喜欢那种人工砖砌的鱼池,再配一座巨浮夸的假山,然后假山上这里放个雷峰塔、那里放个姜太公……太丑了,我觉得很多人的审美还停留在三线城市乡镇企业科长办公室的水准上。
  2. 景要略自然。有乱石,有杂草,有浮出水面巨大的沉木,有水生植物,草金鱼,虾兵蟹将、小蛙小龟在一起热闹地成长。
  3. 造价便宜。因为……我目前仍是一个屌丝。

我最先找到一些不太入流的景观设计公司,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建造符合我要求的池塘。结果大部分回答是:我们有做锦鲤池的丰富经验……我说,那如果我要做一个和寻常的二逼鱼池不太一样的池子呢?比如:水岸坡度要非常缓,水岸要直接连接草地,不能高出超过5公分,池子形状要随便一点,不能就是一个大圆池子……设计师挠了挠头,脑子里闪过在林业大学虚度光阴的日子和毕业前抄袭论文的光景,然后说:这个我们没做过哎……

好吧,只能自己动手了。

开始研究如何建造池塘

由于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晚,多数人还停留在本文第一段所描述的在评论里写“首先你得有个XX”的权贵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以这方面参考资料非常少。我便开始找一些国外的池塘建造案例来参考。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在 Google 图片搜索中输入 pond,看看国外的池塘是什么样子。有跌水的池塘就用 pond waterfall 搜索,然后就可以看到各种设计的很不错的庭园池塘了。

但是,拿着这些漂亮图片去找设计师的话,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有些迟疑地说能做,但做出来的效果几乎可以肯定会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国内和国外建造池塘的方法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为了搞清楚国外一般是如何建造池塘的,我找到了下图:

最简单的步骤如下:

1. 找一根软水管或者随便什么,先在地面上圈出池塘的大概形状。
2. 挖土,注意四周找水平。
3. 用湿沙在池塘底部铺一层。(主要为了防止土中尖锐物扎破衬垫)。
4. 将池塘专用的防水衬垫(防渗膜)在挖好的池塘里铺好,然后四周用石头固定。
5. 开始注水。
6. 用石头覆盖住衬垫边缘。

这样,一个池塘就造好了。不需要一袋袋水泥,一卡车黄沙,无数的砖。只需要神奇的池塘衬垫!!!有没有!!!

池塘衬垫

但是池塘衬垫是个什么材料呢?于是在淘宝上搜索了半天,果然有卖。这种衬垫/防渗膜国内使用的材料是“HDPE膜”,国外有“EPDM橡胶膜”,HDPE膜据说应用在很多垃圾填埋场,也有大型的水产养殖和水景项目在使用。据卖家自夸,具有:无毒、无味、环保、使用寿命超长、延展性好,防止植物根系刺透的功能。很奇怪有这么好用的材料,国内却很少有人用来做池塘。

水循环过滤系统

接下来就是保持水质的问题。水的循环过滤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造池塘的基本环节。因为之前养过热带鱼,过滤系统本身没啥稀奇,往深了说,还有硝化菌群的培养等等,就不深入了。主要问题集中在较大的室外池塘可能要相应功率的水泵以及相应大小的过滤箱(桶)或者生化过滤池。

池塘的过滤系统如下图所示:

水泵将下游深处的水通过连接软管运送到上游的过滤箱,经过滤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出。完毕。由于我养的是半水龟,所以相对锦鲤池来说,过滤系统的压力小很多,只要找到合适的设备即可。

设备和材料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感觉自己对于池塘建造已经了然于胸,于是开始付诸行动。

首先就是购买所需的一切:

潜水泵

淘宝买。最后选择了某S牌140W潜水泵,静音,流量为16立方每小时。价格:360元。

过滤桶

淘宝买。最后选择了某S牌过滤桶,有紫外线消毒灯,生化棉过滤,方便排污,清洗也不麻烦。价格: 396元。

15米软管

淘宝买。最后选择了某S牌内径25mm的软管,每米20元,总共300元。(略贵,感觉被坑)

撇渣器

淘宝买。用来自动收集飘落到水面的树叶和水面污物。最后选择了某B牌,43W,小巧,静音。180元。

户外防水接线箱

石头造型。淘宝买。也是某S牌。主要是用来连接池塘边所有用电设备的。149元。

池塘衬垫

淘宝买。保险起见选择了进口的LLDPE防渗膜,每平方24.9元。最后加上上门测量裁剪、拼接的人工费600,总计1850元。

鹅卵石和造景石

主要用来在池塘周围镶边以及在上游位置布置出一个跌水点。在莘砖公路(上海)某处找到一处卵石批发场,陆续买了40麻袋的石头。每袋都在100斤左右。大约15元一袋,总计大约花了600元。

大块的造景石和大块的鹅卵石我都是周末过去在烈日下一块一块挑出来的。造景石主要是挑上下面较平整的,这样可以堆叠起来,以制造跌水效果。大块的鹅卵石挑选周身圆润无破损的,一方面美观,一方面一旦有破裂面,尖锐边缘容易割破池塘衬垫。

精品鹅卵石

精选的鹅卵石和小粒鹅卵石以及其他造景石,例如:千层石、木纹石、青龙石等。淘宝买。主要是用来点缀一下,增加色彩和多样性。大约花了500元。

大型沉木

到上海最大的花鸟市场——岚灵花鸟市场物色了三块大沉木,一共花了大概3000元。(脸皮薄,不怎么还价,总之是肯定被坑了)

开始挖土

一切准备就绪后,工人进场了。两个挖土工人挖了大约一星期,期间修修补补改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挖过这样的池子,所以沟通了很久挖了好久才终于凑合算是达到我的基本要求了。

我对挖土的要求如下:从水岸边先挖两级台阶,高10公分,宽20公分左右,然后再斜着挖下去80公分,最后在远离上游的地方,再挖一个30公分左右的小坑用来放潜水泵。

工人开始挖上游的小池子:

工人在挖主池:

主池修整完毕后,工人在挖最深处的小坑用于放置潜水泵:

最后挖完的样子:

开始铺沙,以防止土中可能存在的尖锐石子扎破衬垫:

整体造型是从上游的小池子边缘跌水,经过一条50公分宽两米长的溪流,最后水汇入大池塘。

清洗卵石

由于省钱,从卵石批发场买来的鹅卵石是没有进行过任何处理的,所以首先要洗去泥沙,然后挑选出完好无损的,并丢弃破损的,原因还是1、美观,2、防止割破衬垫。

清洗并挑拣一袋卵石的时间大约是一小时,我一共处理了30麻袋,近一吨半石头……工作量请自行脑补。腰背不好的年轻人请谨慎尝试。不缺钱的主建议还是购买成品高质量鹅卵石,缺点是:抛光太好,好看的有点不真实。

池塘衬垫铺设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淘宝上的池塘衬垫卖家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就来我家安装了。他的人工是一小时800!!! -___-

量取尺寸并裁剪衬垫,然后放在挖好的池塘上:

慢慢压实,让衬垫尽量紧贴土面:

用鹅卵石对边缘进行临时固定:

拼接好小池子、溪流和大池子后的样子:

然后开始注水,注水时因为水自身的重力,衬垫会被牢牢地压在土面上:

铺设卵石与造景

进一步放置卵石,压住衬垫,将潜水泵放入最深处,软管连接到上游小池子边的过滤桶:

放置沉木,摆了几个造型试试效果:

水差不多注满,主要的布景完成后的样子:

慢慢调整局部的卵石放置组合,大小不同类型混搭,造成一种有层次的自然感:

进一步将卵石放置在岸边接壤处并放置水生植物、撇渣器:

从附近花鸟市场买了40条草金鱼试水,然后又陆续从淘宝买了一些猫鱼苗,60条蝌蚪(非蛤蟆种),一些工具虾,一些清道夫,金毛鼠放入,看似放了好多东西,其实因为有八个立方水,所以放进去都和沧海一粟似的几乎看不到,除了成群的草金鱼:

上游小池子边的跌水造型,还在进一步调整造型中:

上游小池子跌水调整后的样子:

再来个近景:

接近完成

铺完草皮后的样子:

换个角度:

再换个角度:

6月11日调整后的样子:

当然,这还不是最后的成品,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还要进一步放置并调整岸边的卵石,用一些大卵石交错在小卵石间,使得水岸看上去不那么刻意;还要隐藏连接水泵和过滤桶的软管;还要补充多一点水生植物以及水草;另外池塘边缘的处理还要考虑到防止大雨时泥水进入以至于水变得浑浊。图上水质有些浑浊就是因为在铺设草皮之前,上海下了一场暴雨,导致不少泥水冲入池塘,造成浑浊。

池塘衬垫最保守估计使用寿命也超过5年,如果不在太阳下暴晒,使用20-30年完全没有问题。即使几年以后无法再用,抽干水拿掉石头,换一层衬垫,也不难。

有草金鱼的池子应该不必担心滋生蚊蝇。草金鱼精力旺盛,什么都吃。我的池塘运行几周,池塘周围可能是我家院子里飞虫最少的地方。偶尔会有各种漂亮的鸟飞到池塘入水口里扑腾着洗个澡,很可爱。

整个池塘的成本粗算控制在了1万以内,而同样大小的传统鱼池建造,成本估计在3万左右,然后加上利润,你要花至少6万块钱(有时候甚至是10万)才能欣赏雷峰塔和姜太公稳坐大假山。

另外,有一本书可以做参考,书名叫《花园水景》,其中介绍了各种水景的建造方法,都是可以DIY的,但中文翻译得较坑爹,比如“池塘衬垫”译为“丁基橡胶”,导致我有大半年在淘宝里搜“丁基橡胶”搜出来的都是汽车隔音板,几近绝望差一点放弃衬垫式池塘的建造。

虽然很辛苦,但至少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太多人的生活单调乏味毫无创造性,偶尔流连在这个世界表面的浮华里用滤镜装点不真实的想象。不如静下心,听听自己要的是什么,并努力实现之,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才是无与伦比的。

本文未获授权请勿随意转载,谢谢。

如何建造池塘(二):池塘运维报告

转眼又是一年春天将至,万物复苏。虫、鸟、两栖、植物叶芽都已蠢蠢欲动,花园活力就要归来,池塘里的生物整装待发。

八个月前,我第一篇“专栏”文章《如何建造池塘》出乎意料在知乎得到超过 10000+ 赞。不过再一想也不算很意外,因为,有一些小理想、小成就,可能自己实现不了,但看着别人如何一步步认真学习最后还居然给实现了,也能得到某种莫名的过瘾和心理满足感,不是吗?其实,正是这种不断积累看别人的小满足和自己也该干点什么的小九九,慢慢发酵成某种大不满足和大九九,才促使我挖了一个池塘,并因此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人类真是欲壑难填的生物啊 -_-;)。

在春天到来之前,我先对我的池塘运行维护状态做一个总结性报告,顺便弥补下上一篇文章匆匆写就后留下的诸多疏漏和缺憾。另外,看过许多展示环境的多图长贴后,我发现,没有当前位置小地图实在让人有些找不着北,因此没有了到此一游的身临其境感,所以,我决定在每张照片的角落附上小地图,用前所未见的多图用户体验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臭不要脸)本文。

缘起

想来,最初在我心中埋下”要有个池塘“的种子可能还要追溯到1990年代,那时我还在上小学。那个年代,复旦大学正门东边的曦园池塘(下图)简直是我们几个小伙伴放学后的天堂。记得有一段时间,我的大部分闲暇时光都在那里度过,一个城市里大学校园的小池塘里,居然生机盎然,荷叶舒展,蛙声四起,小龙虾潜伏在池岸,偶有被放生的乌龟探头张望。我对自然和动物的最初印象就来源于此。今年再去曦园,人声熙攘如街心公园,却早已没了20多年前的勃勃生机。

回到正题。首先,我得有个池塘!(OK!pass!)

建造池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和学习的过程。维护池塘亦如此,只不过前者学习多过探索,后者探索多过学习。

水循环过滤系统

首先补上在上一篇文章中没有附上的我家池塘水循环过滤图,顺便看一下整体格局:

水循环过滤系统示意图

水循环路线应该不是很难理解:水从最低处的潜水泵抽到最高处的过滤桶(高度差大约在1.5米),经过滤后排入上游的小池塘,小池塘的水满后溢出到一条铺满小石子的溪流流入大池塘。实际上经过三次过滤:

  1. 过滤桶过滤
  2. 上游小池塘沉淀过滤
  3. 铺满小石子的溪流过滤

还有啥是撇渣器?撇渣器就是用于收集水面上的树叶、浮沫和油污的小抽水泵+小垃圾桶。

拍脑袋设计的过滤系统其实拍了不少时间的脑袋进行斟酌,最后采用的方案效果理论上是很强大的。然而很多因素还是影响了最初的水质。

如下图所示,池塘设计为鹅卵石自然堆叠接驳自然草坪岸。

事实上,为了方便小动物进出池塘,所有的鹅卵石都低于周围草坪。而草坪刚刚铺完,根部还未抓土,所以初期只要一下雨,泥水灌入池塘是妥妥的。基本上一下雨,整个池塘的水都会完全变成泥水。然后放晴的几天略为恢复。

所以刚开始没下雨时是这样的(下图):

开始下雨了(下图):

然后就是浑浊的泥水(下图),这还只是小雨以及中雨后的样子,大雨和暴雨后请脑补“黄河”即可。

泥水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上海又是一个多雨的 city,所以决定随天公安排,不再另作处理。刚开始潜水泵一天开10个小时,基本三四天可以把泥水抽干净。就盼草皮早日长出发达的根系,把土固定住后可以不再泥水灌入。

大池塘刚注满水没两天,就从花鸟市场买了几十条草金鱼放下去(下图)。

再来看看上游小池塘出水口(下图)

小池塘直径在1米左右,最深处40公分。水经过滤桶第一道过滤之后通过一个键盘侠认为略显俗气的红色粗陶瓦罐跌入。部分未过滤掉的颗粒在此沉淀,这是第二道过滤。然后溢出的水随着一条宽约40公分,深10公分,铺满小鹅卵石的溪流(下图)向下流入大池塘,这是第三道过滤。

其实我觉得这个陶罐跌水还是挺和谐的,因为木围栏刷了红色漆,所以……红配绿……也可以很好看啊!简单实用好看未必要追求标新立异。而且这个陶罐我也是淘宝店花了上千买了几十个用来种花,其中唯一一个过了两个月依然没碎成瓦片的百里挑一好陶罐,所以正好有一个闲着,随手就用上,多好?

池塘刚灌满水后,倒入差不多1.5升硝化菌,六月和七月每两三个星期会往池塘里再倒 750ml 硝化菌。每两周换三分之一水,特大暴雨后再加换新水抽排泥水。但水还是不够清澈,总是在非常混和略清澈之间循环往复。这是正常情况,是整个生态系统在进行某种平衡博弈的结果。

Kevin Kelly 在《失控》的第八章和第九章描述了“封闭系统”和“生态圈”的概念,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章节——和我建造的池塘生态系统正面相遇。在池塘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内,正如高梅兹所说:“复杂性的开端根植于混沌之中。不过,如果复杂系统能够在一段时间的互相迁就之后获得共同的平衡,那么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让它脱离轨道了。”

所以,在水质不稳定且慢慢长青苔和水藻的七八月份,我陆续加入了数百只黑壳虾,若干只清道夫,若干只花鼠鱼,若干蝌蚪,塘底开始摆放红砖,便于硝化细菌着床繁衍。一些栖息于水面的虫子也放任自流(没有苍蝇和蚊子)。在浅水区的鹅卵石间随意种一些水草、铜钱草,落叶飘下也不都捞走。总之,是希望在整个池塘系统的初期尽量增加物种和元素的种类以提高系统复杂度,使得系统自己的生态平衡得以权衡建立。

清道夫,用来在温暖时节清理水藻(后来冬天就死了)。

甚至还放了三只小甲鱼(下图,你找得到吗?)

Anyway,就这样到9月,铜钱草开始占领浅水区,岸边的草皮已经开始抓地(下图)。

10月的样子。

及至11月,水生植物茂盛得有些过分,铜钱草持续占领水面,草皮越发强健。

11月末,池塘水开始了持续的清澈状态(下图),生态系统开始步入稳定阶段!!潜水泵开始每天开两三小时,甚至不开也没所谓。

池底的鱼也清晰可见(下图)。

12月末,水生植物开始枯黄,大量枯叶飘落池塘,因为平时不在上海,也就顺其自然,看着别有一番何以笙箫默、柳叶残的凄美:

小池塘由于枯叶堆积腐烂,已经开始产生浮沫:

因为仅有周末在上海,并且天气冷也懒得打理。但池塘水始终没有结冰,大池塘中的草金鱼们也在池底安然无恙。尽管落叶纷飞,飘在水面,烂在池底,但池塘水依然保持清澈。这就是一个稳定、完善的系统威力,零星的DDOS攻击基本免疫。

整个一月我没有回上海。再次回来已是二月。

池塘由于气温回暖,水藻开始大量繁殖。每一块鹅卵石上都是毛茸茸的。但是池水无比清澈,正午过后,草金鱼开始成群游上水面。经过8个月的时间,虽然清道夫、小甲鱼之类早已尸骨无存,但整个池塘的生态系统已经稳定啦!!

水清如斯:

下午,开始清理小池塘积累了8个月的沉淀物(下图)。

抽干小池塘的水后,清理底下堆积的淤泥,作为菜地的肥料。把依然在小池塘里生活的两条草金鱼移至大池塘(下图)。

小池塘换水中,从这个角度看看小池塘的水如何流向大池塘(下图)。

小池塘换水完毕,清澈如初。

总结

总得来说,池塘运维和池塘生态系统的建立基本上是无为而治,但初期必须加入各种增加系统复杂性的物种进来,让他们自己决定系统最终平衡的生态结构。经常观察池塘的变化,确保在该出手时就出手,宏观调控确保系统濒临失控时不至于滑向不可控。假设没有最初两三条死去的草金鱼,硝化细菌可能都还没来得及繁殖就饿死了;假设没有最初几百只黑壳虾的生存繁衍,青苔水藻可能已经泛滥无边;假设没有金鱼和虾类的粪便作为食物,硝化菌群不可能建立并稳定水质到如此清澈的程度,没有红砖铺地,细菌无处着床,没有水藻、落叶、小昆虫,可能每天还要撒鱼食喂金鱼(已经三四个月没喂过了)。总之,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已经迈入稳定。这是建造池塘的目标之二(之一是装b?no,实现一个梦想)。

接下来还要做的事情:大池塘换1/5水;浅水区鹅卵石水藻清理;去卵石批发厂补充一些中大型鹅卵石继续摆池岸边造型;春天的草坪护理;水生植物的修剪、换盆与补充,今年想在水面上漂一些带有文艺气质的萍逢草(去年朋友送的种失败了)。

院子有了池塘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可能是每天来洗澡、饮水的各种鸟类数量骤升。

好了,池塘运维报告完毕!若有想到没写的内容,会即时补充。评论可提问,我若知道答案我会回答,不知道的我就当没看见好了。

谢谢观赏!

本文可在知乎和微博随便转发,但其它公众号、论坛与媒体转载前请先获得我的许可。

如何建造池塘(三):失控

写本文的时候,清明将至,池塘来到第三年。

经过第一年摸索,第二年尝试生物多样性,现在,终于要开始调控了。

先来看看过去一年,我都往池子里放了些什么……

数量:累计15只,现状:安好,大了不少。计划控制在15只以内,暂时不再增加。

黑壳虾

既可以作为龟类的食物,也可以部分起到除藻的作用。数量:累计大约3300只,现状:略有减少,但总体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秀丽白虾

作用同上。数量:60只(写本文时又有300只在途),现状:有待观察。

白鼠鱼

夏秋季节用来观赏和除藻。数量:15只,现状:入冬前已消失。

虾虎鱼

用来观赏。数量:20只,现状:入冬前已消失,可能是被龟捕食。

食蚊鱼

调节生态,老弱病残龟吃,健康的清理残饵。数量:200条,现状:安好,数量稳定。

鳑鲏鱼

调节生态。数量:30条,现状:安好,数量稳定。

地图螺

调节生态。数量:140只,现状:已消失,可能是龟类捕食。

背瘤丽蚌

用于鳑鲏繁殖。数量:12,现状:已死亡,可能是不适应水质的关系。

黑金刚螺

尝试性投放。数量:10只,现状:数量太少不太见到。

鲍鱼螺

尝试性投放。数量:10只,现状:数量太少,不太见到。

福寿螺

控制性投放,处理藻类能力逆天,但排泄和繁殖能力也惊人,使得水面时常漂浮一层油。数量:2斤,现状:寒冬时似乎已全部阵亡。

长须大叶浮萍

数量:50颗,现状:夏秋几乎覆盖半个池塘水面,寒冬池面结冰时枯萎。入春后发现还有零星幸存。

细叶水兰

数量:5颗,现状:不久后即被草金鱼消灭。

总结

超过半数扔进水里的东西都死了。这很正常,能活下来的最后才会成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最后的赢家是:建池初期就放入的30多条草金鱼,一群麦穗鱼,一群鳑鲏鱼,一群黑壳虾,十几只龟。

可是,藻类还是爆发了(下图)。

从去年入冬到今年春天,丝藻开始附着在卵石、沉木上大量繁殖,由于吃藻类的螺类几乎消失,虾类进入休眠,以至于藻类的生长开始失控。

铜钱草也如预料的那样爆发了(下图)。

铜钱草的生长速度惊人,不论在水中还是土里,都能快速生根,匍匐前进,占领越来越大的面积。池塘岸边的草坪已被侵略,到了不得不斩除的地步。

除藻

为了除藻,首先就要减少水中的营养物(大部分是排泄物),所以第一个处理的是草金鱼。池塘里的草金鱼已经养了两年多,体积已经大了一倍多,排泄量惊人。于是,上淘宝买了金鱼钓竿(下图)……

挖了蚯蚓挂钩,然后,一条一条钓上来,河边放生。

目前,池塘里只剩下了六七条较小的草金鱼。

然后,就是继续引入秀丽白虾,据说除藻能力超强,这点有待验证。

第三,增加换水频率。除雨水外,每两周更换八分之一水。

除铜钱草

除铜钱草的方法相对简单,只要把水里和已经蔓延到陆地上的铜钱草全部拔干净。

水里的拔起来相对容易,但前后怎么也拔了将超过50斤……而已经蔓延到陆地草坪上的铜钱草要彻底清除很不容易(如下图),只能非常细心地慢慢地拔了。以后不会再在池塘里种铜钱草,也建议准备搞生态池塘的朋友不要轻易尝试铜钱草(除非你能够确保它们不会蔓延到岸上)。

今年计划不再往池塘中添加更多的生物(随手插了三棵石菖蒲点缀池岸),主要观察丝藻泛滥的状况到夏天是否会有改善。

关于水质

4月17日上海大雨后,取池塘水简单检测。

检测工具:小米TDS检测笔,pH值检测笔。

实测 ppm:202,接近自来水品质。

实测 pH 值:8.13,弱碱性 比较适合所饲养的龟类。

最后上一张今年初春的池塘全景。

建议、讨论请移步评论区。

如何建造池塘(四):一个池塘又一个池塘

知乎日报收录

首先,你得有个院子。

两年前写第一篇池塘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时还挺感慨的。其实倒真不是我住豪宅,成天可以吃喝玩乐。如果我家房子卖了,在上海中环,也就够买一套100平米的小户型。所以,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取舍,倒不是在于你多有钱,有钱还未必有这心思。

转入正题,今年我终于开始建造第二个池塘了。

为什么又搞一个池塘呢?因为会上瘾啊。每个周末只要天好,我一起床就搬个小板凳,喂龟喂鱼,看池塘,修整池塘,继续看池塘,继续修整池塘,再继续看池塘,就这样可以耗一天,有时都忘了还要吃饭。一个池塘不过瘾,自然就想搞第二个,有了第二个,不仅可以养更多鱼虾龟蚌,两个池塘还各有不同生态,不同状态,带来不同的乐趣。

第一个池塘运转两年来,情况良好,水质稳定,在经历了去年冬天上海最低零下8度的气温,第一次在水面结了一层超过1厘米厚的冰(下图)之后,水中大部分生物依然生龙活虎,别来无恙。

::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2

2015年夏秋时候的大池塘:

建造第一个池塘本身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和第一次装修房子一样,因为没经验,就算你准备再充分,也会留下很多遗憾,你会想着以后再装修的时候一定要改进或者避免犯错,第二个池塘就给了我这个机会。

先放一张池塘施工到一半时的45度角RPG风格俯视图。让大家对我家池塘的格局有一个形象的概念。新池塘即图中左上方的那个。红色木围墙所在方位为东面,右上角为南面。

绿树红墙是不是很美?嗯,我也这么觉得。

为什么要建造第二个池塘?

一开始这只是一个构思。准备改建第二个池塘的区域是原先围住的一块想给我爸种菜的小菜地。四周用砖块水泥非常粗糙地砌出了一个葫芦形,用于和草坪隔离。

可是事与愿违,这块菜地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荒废着,只种着一棵苹果树苗和两棵长势不良的蓝莓。菜地位于整个院子的东面,与大池塘平行,相隔两米。因为利用率低,并且当初设计的形状其实改成池塘也非常合适,所以,将其改建成第二个池塘再好不过。这也成了我今年最想做的一件事。

然而建造第二个池塘之前,还要解决一些问题。

要解决哪些问题?

1. 因为我家花园靠河,所以整个花园从北向南有一个向下的坡度,4米长的菜地两边高度差有将近25厘米。这个坡度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低处抽水过滤,高处出水非常理想,坏处是,对挖池塘的技术要求显著提高,而以目前国内园林园艺工人的技术素养来说,就更难了。

2. 由于菜地的一边紧靠木围墙,使得池塘这一侧的修边变得有点不同寻常。我一直没有想好要如何沿着木围墙来为池塘修边。因为木头既不防水,又不能长时间浸在水中。所以修边必须在防止水与木围墙有直接接触的基础上力求美观。

3. 新池塘的水循环是否要和老池塘连通?如果连通,采用什么方式?这个问题我苦苦思索了很长时间一直犹豫不决拿捏不定,这也是新池塘迟迟没有开工的原因。最初设想从新池塘挖一条10厘米深的溪渠连到老池塘,形成一个新的串联。但是因为两个池塘的位置相对平行,高度差不够,所以溪渠引水而下很难实现。后来又想,把上游最高处的落水兵分两路,一路还是维持与原来与老池塘的水循环,另一路则引入新池塘,同时新池塘用一个独立的潜水泵将水抽回大池塘。这个方案类似在原先的水路上并联了一路,但是这个方案需要精确调控两个池塘潜水泵以及分路出水口出水的比例,否则很容易造成新池塘进水与出水的不均衡,导致要么被抽干,要么一直满溢。由于几乎所有的潜水泵都是固定功率,不可随意调节抽水量,所以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也不大。

4. 施工问题。有了第一次被坑的经验,这一次要吸取教训。首当其冲就是控制成本,这个后面在实施过程中会讲到。由于常年坐办公室,腰肌劳损,挖池塘这件事必须要找个卖力的工人来做,毕竟也要挖掉几个立方的土,对体力、腰力、毅力都是巨大的挑战。

问题重重,于是池塘计划一再搁置。

准备工作

但是从4月份开始,必须进行准备工作了,因为要赶在夏天之前把池塘建好。

首先要确定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第一个坡度问题,只能全程监工,时刻指导。 并且我在淘宝上买了一个激光水平仪(下图)用来精确测量水平面。买的最便宜的那种,售价69元,毕竟可能也就用个一两次,买最便宜的就够。

然后我在京东买了一把600mm长的水平尺(下图)。主要是用来在挖好池塘基本造型之后,对池岸四周进行水平调整的。水平尺的技术含量太低了,所以真的是买最便宜的就够了,我买的这把59元。

针对第二个靠木围墙一侧的池岸修边问题,我决定用一块砖垫高这一侧的池岸,池塘衬垫铺上后,上面再压几层砖,这样可以保证池水永远不能碰到木围墙。具体效果则只能做出来再看了,后面会详细说到。

针对第三个问题,最终决定两个池塘分别使用独立的循环过滤系统。

针对第四个问题,决定除了挖土找工人之外,后续所有的施工都由我自己来完成。请绝不要相信任何园艺设计建造公司,没有一家是靠谱的。

采购

池塘衬垫是必不可少的。两年前我在淘宝上找的那个卖家,他来现场帮忙铺了一下池塘衬垫,收了我800元的服务费,我觉得还是太贵了,这次就没有找这家。换的另一家店尽管还没做过我的生意,但是已经把我家老池塘的照片用作了商品介绍和成功案例,还特地注明了感谢买家:马锐拉。一开始我是无语的,但是上海卖这玩意儿的一共也没几个,所以我还是在他家下单了。下完单我一看运费34,就在旺旺上联系客服改运费。但说着说着,老板居然发现我就是他家尚未发生的“成功案例”啊!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于是淘宝店老板送了我一张他们公司自己生产的HDPE膜用来做池塘衬垫。这是新池塘的第一笔赞助。所以我答应老板要做个广告,这家店在淘宝叫:上海盈帆网店,是专门卖防渗膜的,除了用作池塘衬垫,其实也可以用来做屋顶防渗或者其他任何地方的防渗。好了,广告插播完毕。

接着就是鹅卵石了。两年前,我通过多种渠道买了几十袋各种鹅卵石。部分从家附近的卵石批发厂拿的货虽然便宜,只要10元一大袋,但是其中含有大量泥沙,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破碎的——很多石头会有边缘锐利的断面。于是我不得不对每一袋石头做一次冲刷泥沙的工作,再一颗一颗筛选。今年我不想这么累了,而且新池塘,我要打造有别于老池塘的精品池塘,所以我在淘宝上找到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店家位于上海,我看中了一款青灰色的毛面卵石(下图),觉得颜色和质感都很不错(后来事实证明效果的确不错)。

美中不足的是,这款卵石价格要比普通卵石贵三倍啊!对于远远没有财务自由的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啊……于是我又开始联系卖家。

我很不要脸地主动和卖家说:呐!老板你看,我就是那个写《如何建造池塘》的人,今年呢我要搞个大新闻,噢不是,是搞个新池塘,我很想用你们家的这种青灰色鹅卵石,但是价钱有点贵,你看你能不能给我一个优惠价,这样,如果做出来效果好,也算是给你们家做个广告了。老板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经不住我的威逼利诱,还是答应给个成本价(虽然我还是觉得很贵啊!!!)。这家店在淘宝上叫:上海昌发园艺。石头确实不错,没有枉费我狠狠心花了大价钱购买。

最后,从我的沉木供货商那里买了一根造型还算不错的大沉木。这块木头木质非常好,很重,不黄水,背面有大面积的镂空,还有若干个树洞的构造,非常适合放在池塘里。

我总觉得每一个池子都要有一块镇池之木。在水下,鱼群会躲藏在木头的空隙中将之视为庇护所,各种微生物啊,昆虫幼虫啊,藻类啊也会聚集在木头周围。而在水面之上,晴天时,龟类会集体趴在木头上晒太阳。由此可见,一块大沉木对于池塘来说太重要了。它是池塘里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它就像城市正中央的人民广场,大学里有颗痣的雕像,饭桌上埋单的主座一样重要。

时间来到五一前夕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后,我拿起手机,打开通讯录,找到了年前就物色好准备找他接私活的一名园艺工人的电话,拨了过去——喂,尹师傅吗?周末你有没有空来我家挖土啊?

开工了

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新池塘开工了。尹师傅如约清早七点上门开工。

首先呢,要把菜地周围砌的水泥砖块围边统统移除,在过程中必须注意尽量把土里的石块都捡掉,具体原因后面会说到。

围边的砖块差不多移除完之后(下图)

然后呢,要把这片区域的土大致整平。

先粗略根据池塘形状拉好线(下图)。

然后用激光水平仪辅助,将拉好的线调整到处处保持水平。

接着,工人师傅根据水平线把整个池塘区域的土面完全整平并夯实(下图)。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先整平、夯实然后再开挖?因为不然的话,你很难挖出一个牢固的形状来,尤其是池岸。

开挖之前,再用一根长木条,对各个位置进行水平测量,如果不够平,则进行调整。

挖土是个体力活

调整完毕后,用一根水管把池塘的形状大致围出来(下图)。

中间为什么放了四块砖?主要是因为我将池塘从中间一分为二,砖块上面为浅水区,深差不多30公分,砖块下面为深水区,深差不多50公分。这样的设计是考虑到池塘中有些动物喜欢深水,有些则喜欢浅水,更多选择,更多欢乐,就在这里了。

终于,就要开始向下挖了。但是怎么挖,工人师傅不知道,讲也讲不清,我就画了一张图。

新池塘的纵切面我是这样设计的(下图为灵魂画作):

说明一下,两边是土,中间是水。池塘两边首先有大约宽30公分左右深10公分的浅滩区,然后靠近中心处再往下挖20-30公分(深水区为40-50公分)左右,这样就有了纵向以及横向的深/浅水区。浅水区的存在有几个作用:1.可以使得用来装饰和修边的鹅卵石有地方放,2.适合浅水区生活的小动物需要这样的区域来呼吸、晒太阳、休憩。而深水区是为了让池塘的水量更大,温差更小,冬天更利于池塘里的生物在池底过冬。唯一目前有些担忧的是,新池塘我没有设计得过深,主要是考虑到要和老池塘(最深处1米有余)有一定的差异化,具体按照目前的深度运转得如何,只能等过了今年冬天后在下一篇文章里总结。

工人师傅按照我的灵魂画作开始挖土了。

挖好之后,大致是这样的:

同样需要用水平尺不断测量两边高低,然后进行调整。

尹师傅的工作也到此结束,一天多一点的工作量,我给了他500元报酬。

刚挖好的池塘土比较松散,池岸很容易垮塌,我用自来水管+喷雾喷头对着土面喷了一层水,然后将整个池壁周围一一夯实,同时,检查并移除所有坚硬的石块、树根等杂质。

这些土里的尖锐物一定要仔细去除,否则后患无穷。

最后的修整工作差不多持续了两天,期间下了一场雨,将土中很多尖锐的石子和碎砖都冲刷出了真面目,于是再次修整,仔细去除所有看到的硬物,这才完成了整个池塘的第一步挖掘工作。

由于新池塘是第二个池塘,造型又酷似字母“B”,于是起名为“B池”。

铺设池塘衬垫

开始铺设池塘衬垫(也就是防渗膜)之前,必须在整个土面上再铺一层细沙,细沙可以填平很多空洞,使得池底的形状更加牢固稳定,同时也使得池壁更平,摩擦力也更大一些,更容易固定池塘衬垫。微湿的细沙与池塘更配喔。

全部抹好之后是这样的:

然后就开始铺设池塘衬垫。

由于池塘长4米,宽1.8米,最深处0.5米,所以衬垫的大小就需要在6米 x 3.5米左右。直接将衬垫整块覆盖在挖好的土上,开始注水。

继续注水。

注水到一定程度后,衬垫会被压到池塘最深处。这时候可以整个人踩上去,一边踩实衬垫,一边注水。因为之前将尖锐的石头都去除掉了,这时候就不用担心衬垫会被割坏。

水汽在阳光下,就能见到彩虹。

因为我要站在池子里压实衬垫,所以让我妈帮忙注水。

差不多快注满时,用大的河滩石将池塘边缘固定住。下图是全景照,视觉上有些变形,感觉中间凹了下去,其实是平的。

继续注水。

要记得时刻将衬垫皱起的地方折平然后紧贴池壁。

由于是不规则形状池塘,尤其是还有内凹曲线,所以衬垫会有严重的褶皱,必须折叠好压平。

修边

注满水后,池塘衬垫会被完全压在池壁上,这时就可以开始对池塘四周进行修边了。第一个池塘最大的遗憾就是修边问题。当时对于修边问题考虑了很久,因为我的诉求是:必须将池岸池水无缝连接,让龟类可以自由进出,所以我把池塘衬垫修的几乎与水面平行,仅仅高出一点(下图)。

然后在衬垫边缘的内外堆放鹅卵石以遮住衬垫。 好处是,岸与水几乎处于一个平面,体型小一些的龟也能很方便地出入。坏处是,一旦大雨或者暴雨时,泥土很容易流入池中,所以暴雨后,水总会混个半天(但很快会恢复清澈)。

所以新池塘我决定抛弃之前的修边方案,改为用95砖垫高5公分。

在小区门口的五金建材店买了60块95砖。老板嫌赚的少,给了我一个板车让我自己拖回家。

搬完砖,开始沿着池岸铺砖,砖铺在衬垫下。

我用一把更短的水平尺和橡皮锤子来确保每块砖都放稳并处于水平。

铺完砖是这样的:

这时候要注意的是,在修剪池塘衬垫时,边缘留下的长度要盖过砖块且再长出5厘米左右,才能更好地用鹅卵石压住衬垫。

铺卵石

衬垫处理完就进入了最艰苦卓绝的阶段。刚拿来的整袋卵石混着河泥,很脏,而且也会有个别破损的,所以需要清洗并挑拣。我的手原本如少女般细嫩,洗完几百上千斤石头之后,终于变成了劳动人民的手。

开始我想偷懒,不加清洗直接放进池塘,结果是这样的:

不但会让水浑浊不堪,表面漂浮一层油膜,后期更是要很久才能彻底弄干净,所以不如先洗一遍。

就这样洗了800斤,腰酸到不行。光洗还不行,还要挑出破损的石头,以防止锋利的断面边缘割破池塘衬垫或者伤到小动物。当然,特别丑陋的石头也要挑出来丢弃,毕竟看颜值。

洗到一颗漂亮的石头,也会爱不释手。

洗完挑完一盆,就往池塘里端一盆。

先把内圈填满。

铺完内圈,再铺池岸,顺便将水抽干后把准备好的沉木放入池中。

这里要再提一下之前说到的靠近木围墙这一边的池塘修边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衬垫下垫一块砖紧贴木围墙,在衬垫上再铺两块砖,然后修剪多余的部分。开始会显得有些不自然,但假日时日,砖块开始长青苔,开始变得斑驳之后应该会很好看。再加上后期周围植物的点缀,效果应该不错,也算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比较好的修边方案。

再次注水

这一次直接注入大池塘的老水。淘宝上买的芝麻浮萍正好送到,于是一起放进了B池。

铺垫底石

修边的青灰色鹅卵石铺好之后,就要考虑池底的问题了。大池塘一开始完全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导致水里的各种菌群无法着床繁衍,后来才做了补救措施。所以新池塘我决定用长度1cm左右的黑色小粒石头(铁胆沙)铺设池塘底部。所以又买了差不多250斤小石头。

然而万万没想到,洗小石头要比洗大石头难十倍,花的时间也要多十倍。破碎的小石头往往无比尖锐,所以要尽量把所有坏的挑出来。而且名叫铁胆沙,顾名思义,这就是含铁的石头啊,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很容易氧化成铁锈,所以不但要挑出坏的,还要挑出太多铁锈的,毕竟看颜值啊。我觉得吧,这件事的难度和建造池塘本身相当。

不停地洗,不停地洗,还是能洗出黄黄的水。

不停地挑,不停地挑,还是能挑出尖锐的碎石和过度氧化的铁锈。

后来洗得太慢,干脆买了一个筛子继续洗……

(本文在此处洗石头洗了差不多两周时间还没洗完一半……继续埋头洗)

建立生态

在清洗铁胆沙的同时,我也在逐步建立池塘生态。第一批进入B池的是50多条高体鳑鲏。为什么是鳑鲏?因为卖家发货快啊,江浙沪都是第二天到达。

带着淡淡自然五彩的发色鳑鲏和青灰色超有感觉的卵石在一起,便胜却锦鲤无数。我个人一直觉得,一个自然、生机盎然的池塘要比一个人工锦鲤池好看太多太多。池塘里有各种小动物嬉闹要好过看一条条肥硕、大红大金的鱼头攒动。

第二批进入B池的则是20条白云金丝鱼和40条青鳉。这些原生鱼真是太适合自然池塘了。白云金丝能否在上海过冬是个考验。

顺便放了金鱼藻入池。

由于池塘衬垫非常光滑,为了龟类更容易上到浅水区浮出水面,所以池壁四周放了一圈砖,美中不足的是,想买深灰色砖,但因为网购,最终给了我咖啡色(这特么是咖啡色?),交涉未果后我给了这家店(淘宝店名:兿居古建)差评。后来想了半天,还是决定要换成深色砖,否则水里一圈红色也是很不和谐,并且大池塘当初就是这一圈红砖铺完特别别扭,好在天长日久,藻类将一切都染成了绿色。为了不重蹈覆辙,果断驱车前往砖厂。

跟老板说,我要100块黑砖。老板也是个精明的人,看人开价,直接告诉我1块8一块砖。我装出特别懂行的惊诧表情说道:普通95砖也就几毛一块,你这黑的就要一块八?老板显然也是有备而来:普通红砖几毛可以给你呀,但这种黑砖是直接用来盖房子的喔!最后因为天很热,我想早点回去,就咬着牙买了80块砖回家。

去完砖厂,因为就在不远处,就去了万春园(一个专门卖景观石材的地方)想挑几块大的河滩石用来做池岸边的造型。前年我就在这里买的鹅卵石。

结果挑了半天,只挑出了还凑合过得去的四块石头,花了20块钱。

回家继续铺黑砖。

铺完黑砖后,效果和谐多了。

第三批入池的则是为了丰富鱼类种群多样性:黑鳍鰁、光唇鱼、条纹小鲃、棒花鮈、鲦鱼(餐条鱼)以及又几十条青鳉。最后,在铺设完垫底的铁胆沙后,又放了20只杜氏珠蚌入池,作为鳑鲏繁殖的媒介(为什么鳑鲏的繁殖一定需要蚌的帮助,请自行脑补或搜索)。

青鳉(下图),是吃蚊子幼虫的高手,所以并不担心会有更多蚊子。

黑鳍鰁(下图)

光唇鱼(下图)

条纹小鲃(下图)

鲦鱼,即餐条鱼(下图)

棒花鮈(下图,有说只是鮈但不是棒花鮈?请专家赐教)

杜氏珠蚌及河蚬等(下图)

第二次注入B池的水是大池塘的老水,水中各种微生物已经处在某种平衡状态。环境的突然改变——比如B池里鱼和龟的排泄物减少了,意味着食物减少了,丝藻减少了,意味着氧气减少了,完全不同的石头的矿物成分变化了等等,可能会破坏微生物的平衡。所以在B池的初始阶段,我是倾向于让小鱼小虾小水草们第一时间入池成为主角,帮助大家更快地达成平衡的。届时,水质就会稳定,水就会变的无比清澈起来。 一个系统的平衡不需要事无巨细的精确控制,只需要在系统初始时提供尽可能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混沌过后,他们便会开始趋近自我平衡。这种平衡未必是你想要的,但它毕竟会平衡。换句话说,初期尽管往池子里扔各种适合池塘的动物和植物即可,喜欢就可以放肆地扔,爱就克制地扔。至于最后,哪些胜出,哪些落败,时间,时间会给你答案。

水循环系统

B池最终决定不与大池塘互相连接,而采取独立的水循环过滤系统。这样的好处是,两个独立的水环境不会相互影响,一个一旦失控,另一个可以作为前车之鉴及时实施预防措施。

循环系统如灵魂画作所示,首先潜水泵放在远离落水口的地方,通过进水管将水泵入过滤桶。过滤桶经过过滤棉等,因为水泵的压力,水继续从出水管前往落水口,最后,水回到池塘。潜水泵是插电的,过滤桶不用(但过滤桶带紫外灯,可以选择插电进行消毒)。明白了吗?

过滤设备采用德国品牌欧亚瑟的桶压力式过滤 BioPress Set 10000,最多可用于有4个立方水的池子,足够了。相比大池塘使用的国内某S牌的水泵和滤桶,大约高了500个档次吧。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品牌并没有给我钱做软广,具体好不好用,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看。但目测无论是设计、工艺都要比国产品牌好太多。

其中包含潜水泵(下图)

以及压力式过滤桶(下图)

先大致确定过滤桶将要摆放的位置,然后将出水管沿着靠近木围墙一侧的砖块排布,隐蔽在卵石下。直到整根水管排布到出水口处为止。

水管排布好之后,将过滤桶下部桶身埋入土中,这样既稳固又不至于太显眼。

将出水管连接到过滤桶的出水口,将进水管一头连接到潜水泵,另一头连接到进水口。所有连接处都用不锈钢喉箍卡紧,如有漏水,略松的接口还要用生料带先包裹一下。

全部连接紧密之后,将潜水泵放入水中,调整一下水管位置,全部隐藏在卵石下。最后的效果如下图:

潜水泵要放在池塘最深并且距离出水口最远的地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所有的水参与循环。过滤桶位置我决定就放在靠近潜水泵一侧的岸边,然后连一根较长的出水管一直到上游出水口。

一个简单实用的池塘水循环过滤系统就安装好了。

出水口放在池塘上游。在淘宝物色了手工泥瓦花盆作为出水口的装饰,但是买小了,怎么看都不合适,只能先放着随便装饰一下,回头再慢慢改出水口的造型。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也请在评论中告诉我。

在淘宝看中了一款石盆,打算让店主改造一下,前面做一个豁口,后面凿一个进水口,然后做溢流的出水。但是目前还只是一个构思。

话说我看中这个风格的石盆之后,马上就加了店主的微信,并且说明了来意:我要为我的池塘做一个落水的景。(淘宝店铺名:镜月轩石器)

在店主仔细看完你现在正在看的这篇文章之后,店主表示:赞赞赞!你就买一个我们家的石盆吧!几天后店主就到厂子里拍了些石盆给我挑。

我挑选了左数第三列,从上往下第四个。主要是因为造型饱满,略高,锈斑显得比较漂亮,直径大约在36厘米,大小特别合适。就是你了。

我跟店主说,在石盆背面要开一个25mm直径的孔,用来伸入出水管,在石盆正面开一个15-20cm的浅浅的豁口,使得水可以自然地溢出。但是毕竟是微信交流,理解上未必完全一致,所以我还是画了一幅灵魂画作帮助店主更好地理解我的设想。

店主表示没问题,就这么干!

于是这个周末,我终于收到了定制的石盆。

冒着雨弄好了最终的落水效果(下图):

再来看看老池塘的落水效果:

你觉得哪个更好呢?

种植水生植物

生机勃勃的小池塘怎么可以没有植物的点缀呢?

岸边植物,用来点缀池岸,美化边缘。买了蝴蝶兰鸢尾和各种玉簪。

蝴蝶兰鸢尾想了半天还是种在了大池塘岸边,因为正好有一块地方有点空,等鸢尾长好之后,散开的叶子垂在池岸边会很好看。

玉簪种在过滤桶前面,长开之后,可以遮蔽住过滤桶。

玉簪前面还摆了两块大石头用来拗造型。

水生植物方面,先买了十棵金线蒲点缀一下。有适合浅水种植的植物也请在评论中推荐给我。

在浅水区放了一盆美人蕉,也可以让龟苗和小鱼在此躲避。

芝麻浮萍则是B池的第一个试验品,主要起到遮盖水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水下的生物感到安全,一方面能够抑制水中丝藻的疯长,这也是大池塘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大池塘目前使用水葫芦,看看能否遏制丝藻)。然后是金鱼藻,用来给小型鱼类一个安全的空间。有适合池塘的水生植物,也请在评论中推荐给我。

总成本

B池的总支出如下:

  1. 园艺工人人工费,500元
  2. 工具购置费(水平仪、水平池),128元
  3. 池塘衬垫,原价534元,后店铺赠送,0元
  4. 鹅卵石以及铁胆沙,加上运费共计 1800元
  5. 园艺砖,算上被淘宝店坑害的80块砖,共计 350元
  6. 沉木,共计大约 1000元
  7. 池塘植物,共计大约 470元
  8. 池塘鱼类等,共计大约 700元
  9. 德国品牌池塘过滤设备和水管,2600元

算下来总共约7500元,总体还是低于预期的。 主要大头是坚持选择了最好的鹅卵石以及更好的硬件设备。否则成本可以进一步压缩到5000元以内。

尾声

新池塘——B池终于建好。相比第一个池塘,整个过程中方方面面都有所改进。然而百密一疏,总有一些感觉依然没做好的地方,比如,B池最深处仅50公分,如果遇到和去年一样零下8度的气温,水下温度未必足以让鱼和龟安全过冬;又比如:这次使用的池塘衬垫为HDPE膜,某业内人士是建议铺设两层,因为防渗膜一旦破裂就很麻烦,所以有双倍保护来得更放心;再比如,挖土的时候,工人将池壁挖得过于垂直,导致后来沿着池壁铺砖的时候,砖很难放稳。凡此种种,虽有遗憾,但瑕不掩瑜,用毛将军的话说,B池还是个好池塘。

 

最后的最后感谢很多人喜欢池塘系列文章,最近在心情十分低落的状态下,我还是坚持把这篇有史以来最详尽的池塘文章写完了,希望我的用心至少可以换来你看完点一下赞。当然,如果你愿意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更多热爱自然生态,喜欢花园、园艺、小动物的人,那就棒呆。但也请勿随意拷贝此文到其它地方,特别是各种微信公众号(得到我授权的除外)。

B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远未结束。一个池塘生态建立后,它自己也会成长,变化,趋于平衡,茂盛起来,衰败下去,年复一年。

如何建造池塘(五):终于,沼泽过滤池来了

距离我建造第一个大池塘已经过去五年了,距离我建造B池也已经过去三年了。每一年,池塘历经四季,状态各有不同。春季复苏,夏季浮水植物覆盖整个水面,秋天是最好的观赏季节,有时候就拿个小板凳,坐着可以看半天。

池塘现状

大池塘的问题之一是春季藻类爆发,为此每年春天我都要用吃藻”药丸“——福寿螺来进行生物治理,福寿螺饭量大得惊人,一般而言,几周内可以清除80%的藻类,然后在各处留下一坨坨粉色的卵,打碎了还能喂鱼。然而要彻底消灭藻类,每年都必须在池塘里丢一些水葫芦(凤眼蓝)和水芙蓉(大薸),这俩长得很快,一个月就可以覆盖整个池面。好处是隔绝阳光,盛夏时可以有效降低水温,根部可以提供遮蔽。而当它们隔绝阳光之后,藻类会迅速消失,只有极少部分藻类退守到它们无法覆盖的地方。水葫芦和水芙蓉每周都要清理大约三分之一,否则会让水面拥挤不堪。

正如我第一篇池塘文章《如何建造池塘》里所说,大池塘使用的过滤设备是某S牌的池塘过滤桶,到今天已经四年多了。这个过滤的配置事实上非常薄弱,对于这个体量水体的池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大池塘的过滤桶型号

而藻类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阳光日照,另一方面就是水体富营养化。简单的池塘过滤桶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下图是我家池塘整体的循环过滤系统说明:

池塘水循环过滤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池塘最深处有潜水泵 ①,水经由软管一直向上(图中朝左下)进入过滤桶 ②,最后流向出水口 ③,水跌入小池子后,溢出到溪流水道,最后流回大池塘。B池的过滤也是一样原理从 ④→⑤→⑥。在这个过滤系统中,过滤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过滤桶本身的过滤能力决定了过滤效果。然而像大池塘这样的水体,单靠一个过滤桶确实有些吃力。一旦长时间(两周左右)没有清洗过滤桶,过滤效果立即大打折扣,而表现就是爆藻。

所以很早我就动了改造过滤系统的念头。

室外池塘的过滤,除了昂贵的商品过滤设备之外,最适合的莫过于沼泽过滤(Bog Filter),更准确地说,应该叫 Active Gravel Bog Filter,中文名欠奉,暂且叫活性砾石沼泽过滤。

我这篇文章的目的正是希望把整个沼泽过滤的建造步骤分享给大家。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学习、摸索、实践的一个总结,不代表专业和一定正确。

小池塘

最初设计的小池塘,是在地势较高处的一个跌水池,然后通过一条 50cm 的溪流水道连接到大池塘。设计的初衷是,经过过滤桶第一次过滤之后的水跌入小池塘,然后养分被小池塘中的藻类或者浮水植物吸收,再顺着溪流再次沉淀杂质,最后将较清的水输送回大池塘。

不难看出,过滤桶还是非常不自然非常碍眼的。小池塘的水质尚可,但爆藻比较严重。

再换个反转的角度:

沼泽过滤的优势

  1. 在我家现有的池塘构造基础上改造起来相当简单,成本不高。
  2. 整个过滤系统会变得更加自然,移除了过滤桶之后,几乎看不出有人工痕迹。
  3. 过滤池的体积占到了大池塘的15%左右,过滤效果将大大增强。
  4. 整个沼泽池会种满植物,看上去也会很漂亮。
  5. 沼泽池的水深可以控制在1cm-10cm之间,非常适合龟类和蛙类在其中逗留。
  6. 每一年或两年维护一次。

沼泽过滤的水路

大池塘的潜水泵通过软管将水抽送到小池塘的底部,好了,就这么简单。

沼泽过滤的循环水路

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系统相比之前简洁了很多。过滤桶、进水管、出水口、排污管全都没有了,你甚至看不出到底哪儿有过滤,这充分体现了沼泽过滤还原自然的特点。

沼泽过滤的原理

池塘的水通过水泵抽送到小池塘底部的雨淋管,整个小池塘填充小粒的鹅卵石。水从雨淋管均匀流出,慢慢向上经过石头,大的杂质会被留在池底,附生在石头其上的细菌和微生物负责分解营养物质,种植于沼泽池的挺水植物根系会吸收掉其中的营养。沼泽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绝大部分的氮和磷,通过生物之间的共同作用,最终让干净的水流回到池塘里。

翻译了两张国外的沼泽过滤示意图:

简易沼泽过滤
更精细一些的沼泽过滤

雨淋管

所以什么是雨淋管呢?

水泵通过一根25mm直径的软管抽水,水流湍急,而且集中在一点形成一根水柱,如果直接放在沼泽池的底部,杂质就会集中在一个区域,这样过滤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而雨淋管的目的就是分散出水,这样每一个出水口的水流将会减弱,而出水则更加均匀。

那么如何制作雨淋管呢?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以至于我一拖再拖,拖到四年以后才终于动手。首先,你需要学习一下PVC水管及其配件系统。我选择的是UPVC管道,相较于普通的PVC管道,它的硬度更强,管壁更厚,可以承受砾石压在其上的压力而不至于变形。

选用 32mm 外径的管道

尽量选取 32mm 或更大外径的管道,较细的管道更容易堵塞,也不利于承压。当然,具体要多粗,还是要根据你的池体大小和水泵的功率来决定,而我之所以选择 32mm,主要靠拍脑袋。

接着了解一下管道配件。

UPVC管道配件
管帽

管帽用来套在 32mm 管道的一头,形成一个封闭的端。

如上图所示,管帽套在管道上就是这个样子。

正四通接头

正四通接头,也就是四个方向都可以接管道的接头。

直角弯头

直角弯头,顾名思义,两头接好管道后会形成直角。

45度弯头

45度弯头,顾名思义,两头接好管道后会形成45度角。

直接头

直接头,用来在一条直线上连接两根管道。

由令接头

由令接头,和直接头的作用一样,但是可以旋开,也就是可拆卸的活动接头。

止回阀

止回阀,或者叫止逆阀。有时候你只希望水往一个方向流,而不想让它逆流,这时候就用到了止回阀。

软管接头

当你想一头接软管,一头接UPVC的硬管,就要用到软管接头了,软管接头一头是宝塔头,用来接软管,一头可以接直接头(或者直接弯头、45度弯头、三通、四通等连接头)然后连接UPVC管道。因为我接水泵的软管是 25mm,硬管是 32mm,所以买的就是 32×25 的型号。

不锈钢喉箍

软管连接到软管接头的宝塔头上之后,一定要用喉箍箍紧,否则容易漏水。后面会有图解说明。

需要用到的工具

制作雨淋管需要用到的工具,或者说大部分手工制作的管道系统需要用到的工具如下。

切管器

切管器可以非常快速地切割管道,切割面平滑,比锯子锯管道不知道高到哪儿去了,建议一定要配。我不会告诉你我先买了一把锯子,锯管子锯得满地碎屑还锯不平。

卷尺和记号笔

卷尺和记号笔必备。

管道胶粘剂

管道胶水用来粘合拼接好的管道,必备。

圆锯

圆锯,非必需。但是圆锯可以完美切割出更大的出水口防止堵塞。建议买淘宝最便宜的那种,大概一百多块吧。

【电钻图片没拍,回头补上,但应该都知道是啥吧?】

电钻,用于管道钻孔。

开始动手

首先测量好沼泽池底部的大小,然后开始制作雨淋管的骨架。切割若干段管道。

一开始我是用锯子切割的,建议不要用锯子,碎屑实在吃不消,后面我都是用的切管器。

然后和四通接头连接起来。

继续切割不同长度的管道,插在中间四通接头的左右两侧。

这样骨架就做好了。

继续把不同长度的管道切割好,插上,顶端套上管帽。

到这里差不多就完成了雨淋管的主体。

清理小池塘

接着,就要开始清理小池塘了。沉积了4年的小池塘底部满是污泥。

从上图可以看到,池底污泥以及周围附生的藻类。

先用抄网捞走枯叶等大垃圾。

然后用水泵开始抽水,一边用清水冲洗池中的石头。

水差不多抽完后,就要手工清理污泥了,过程很恶心,就不上图了。长满藻类的卵石也要稍微清洗一下。

近距离看一下池底的污泥。

大致上清理完后就是这个样子。

看一下全景,可以看到边上非常碍眼的过滤桶和丑陋的三根管子: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污管。等一下就要和你们统统说再见了。

继续调试雨淋管

将组装完成的雨淋管主体放下去看看合适不合适,似乎宽了一些。

用切管器切短调整一下即可。

由于雨淋管放在小池塘底部,所以整体要低于抽水的软管,所以需要做一段降低的部分,考虑到水的畅通性,我放弃了直角弯头,用45度弯头来做。

两个45度弯头,套上一小段管道即可。

将止回阀与软管接头套上。

好了,现在把所有东西都接上,于是就成了下图的模样。

近距离看一下45度弯头、止回阀、软管接头。

再近一些。

换个角度看一下。

图中管道上,我已经用记号笔画了一些直线,这就是要用圆锯锯出出水口的地方。

放到小池塘里再看一下位置,应该差不多了。

将原来连接到过滤桶的软管剪短,然后套上雨淋管看一下。

软管长度没有问题后,开始将软管连接到软管接头。

首先在宝塔头上缠绕生料带(五金店都有卖,一两块钱左右)。

然后将软管套上,用喉箍箍紧。

将软管接头另一头的外侧涂上胶水,止回阀进水端的内侧涂上胶水,插上,旋转一下。

注意:管道胶水30秒内就会凝固,所以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你要尽快将两者插到合适的位置并旋紧。

接上雨淋管再看一下位置。

位置没有问题后,再次从止回阀上拆下雨淋管。

用圆锯在刚才用记号笔画线的位置锯出出水口。

圆锯锯片露出大约15mm,也就是可以在 32mm 的管道上锯出一个 15mm 深的出水口,而出水口的长度大约就是 30mm 左右。这个大小的出口水相对于用电钻在管子上钻洞,可以更好防止堵塞的情况发生。

使用圆锯注意安全,戴口罩,戴护目镜,不要戴手套。另外,你需要先启动圆锯然后再锯管道,千万不要先把锯片放到管道上再启动,切记!

上述步骤都完成之后,用管道胶粘剂将所有活动的部分粘结上,注意管道出水口的正反面,不要搞错了。因为我希望出水口向下,所以下图为反面。

下图是正面。

然后用电钻在每一个管帽上再钻一个孔,这将有助于将水更均匀地分散出来。

注意,钻孔位置和管道出水口的位置在同一侧,完成后如下图。

安装

将雨淋管和刚才接好软管的部分旋紧。

再次把雨淋管摆放到合适的位置,池底留有一定的空间。一般来说沼泽过滤在雨淋管之上不要超过30公分,超过30公分后,过滤效果也不会变得更好。

在雨淋管下方放一些较大的鹅卵石,底部较大的缝隙可以方便出水,容纳更多水中杂质,当植物根部来到这个位置也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

购买鹅卵石

雨淋管安装好之后,我抽空去了一趟一家淘宝卖石头店铺的实体店,非常凑巧,这家店铺居然离我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

在各种不同规格的石头里寻找最适合用作过滤的小粒鹅卵石。

建议鹅卵石的的大小在 8-15mm 之间。太小的石头缝隙太小,植物根系难以向下延伸,水也难以漫流上来;太大的石头则难以固定植物,过滤效果也会更差。

一共买了20包共500斤小粒的鹅卵石,叫了小货车分两次送到家。

填石

其实所有的鹅卵石应该先洗干净,但看过前面几篇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之前洗石头已经洗出了阴影,实在是累得够呛,所以跳过这一步。

用鹅卵石慢慢填满整个小池塘。

继续……

继续……

大致填满,捋平之后,重新打开水泵电源。水慢慢从底部漫流上来……

然后继续往里面加石头,直到砾石高度大约25-30公分,小池子的水深不到5公分以及遮住出水软管为止。

将服役了四年的过滤桶拆除。

瞬间清爽了很多。

由于小池塘的水会从溪流出口处(上图下方两块木头中间)溢出到大池塘,所以只要加石头就可以控制小池塘的水深。考虑到还要种植植物,龟类还要时常爬进去,所以留了5公分水深。

近距离看一下卵石大小和水深。

换一个俯视角度看一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边上的石头上还有一些残余的藻类。没有关系,因为小池塘的水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和原来有了很大变化,藻类无法适应水质剧变,会很快死去。实际上两三天后就会发白死亡。

种植挺水植物

沼泽过滤的重点是一定要种满挺水植物,选择合适的植物很重要,根系不能太过发达(比如旱伞),也不能泛滥生长(比如铜钱草)。我选择的植物如下:

将植物从盆中取出后,轻轻抖掉多余的土,稍微冲洗,留住根部适量的土,然后植入小池塘。留住适量的土是为了在植物扎根之前还能吸收原有土壤中的养分,好让它们变换环境时可以有个缓冲。

种植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至此,小池塘的沼泽过滤改造就基本完成了。

成本

  1. 管道及配件花费:170元
  2. 植物花费 145元
  3. 工具花费:160元
  4. 鹅卵石二十袋总共500斤(包含货车拉货费用)花费:572元

总花费在1000元左右。

后续

植物还需要不断添加,后续还会放一些茨菇和海芋属的植物。雨淋管考虑了一下,没有做排污管(但我现在后悔了),只能等两年后做清理的时候,再改造出一个排污管了。

假以时日,等沼泽池的植物茂盛起来,会再更新一下藻类抑制的成果,无论如何,肯定要比我的过滤桶强。

至于B池……唔……B池爆藻更严重呢……某O牌进口池塘过滤桶真是一无是处……B池的改造等明年五一吧。

最后

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摸索过程中的分享,欢迎友善的建议和探讨,拒绝居高临下鄙视性的批判,你那么专业你怎么不写呢?另外有杠精可能会发出灵魂拷问:你不用上班吗,这么闲?我只能告诉你:今年五一放四天。劳动节,劳动最光荣。

红面蛋龟/红面泥龟的饲养方式

大家好~

我是康康的爸爸,最近收集了些关于宠物界“颜值担当”红面蛋龟的部分素材,做下汇总,希望对龟友有所帮助~

红面蛋龟,因“关公脸”被部分龟友所喜爱,爱不释手的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它的“红面”,也就是他的头部。不少龟友认为,红面可以通过发色来培养,当然前提是选苗过程选到“基因”好的;因红面越红品相越好,价值也就越高。

简单科普下——

红面蛋龟,又称红面泥龟,隶属于泽龟科,为亚马逊泥龟的一个亚种,是一种珍稀观赏龟品种,其原产地为中南美洲。红面蛋龟凭借其奇特的外观、滑稽的面孔和凶猛的性情逐渐成为观赏龟市场上的热门。

红面蛋龟一般体型不大,体长在12~17cm,背甲呈椭圆形,且平滑,状似鸡蛋,因而被称为“蛋龟”。红面蛋龟拥有奇特的腹甲,可以自由闭合,与箱龟类似,但箱龟只有腹甲的前段可以闭合,而红面蛋龟却是前后都可以活动闭合,所以腹甲很明显地分成3段。其背甲上还具有3条明显的棱脊,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红面蛋龟的脸部有着独特的红色花纹,这是“红面”的由来。但它皮肤上的花纹在幼体时并不会体现,只有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颜色。目前市场上以花纹粗大且色红为佳。红面蛋龟性格外向凶猛,咬合力大,刚劲有力,常年生活在水里,很少上岸。除非繁殖季节,上岸例行公事。互动性很强。非常好伺候。

“红面”的由来来自于红面蛋龟的脸部独特的红色花纹,浅色环境,多吃发色的饲料,红面会随着长大出现一张大红脸。当然,能红到什么程度,那就看蛋龟的基因以及玩家的养功了。

市面上的红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进口的,一种是国产玩家自己繁殖的,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进口类似于原生环境,因此苗子出生就偏红,一看就感觉是个潜力股。而国产苗子则偏黄偏蛋,以后的发色潜力也相对较差,这是一些玩家追求原的原因。

蛋龟的变色类似于黄喉中的小青,是一种保护色,黄喉小时候也是黑不溜秋的,但是只要在浅水环境中长大,壳色、头色、肤色都会变黄;红面也是一样,因此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饲养在浅色环境中,一般白色的置物箱,加上几块黄蜡石,就是满足红面的发色基本需求了。

另外,再好的环境都需要光照,多晒太阳不仅有利于红面的发色,也利于龟龟的身体健康,如果实在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灯代替。

当然,红面发色还有个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喂食,一般较好的是喂德彩、高够力,还有一种发色神器,黑壳虾,基本上混搭着喂就好了。

红面必须加温,因为它是属于无法冬眠的种类,这一点异人在以前介绍蛋龟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但是冬天万一停电就很麻烦,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一旦停电可能对红面是致命的打击,如果养的多的话可以备一个小型发电机以防不测,如果少的话弄点暖宝宝什么的应急,如果水温不够可以干养。

很多初级玩家会觉得必须加温养的龟很麻烦,冬天换水也容易感冒,所以加温龟相对都是比较冷门的。红面的价格在几年前都是500左右的苗子,现在已经降了很多了,凭这颜值还是很推荐入手的。

很多人购买红面特别是苗子,都是希望它越红越好,确实越红的红面也越漂亮,那就要想办法让它增色,增色饲料是很重要的。活的鱼虾虽然也能够增色但是效果肯定没有专门的增色饲料好。至于增色饲料的话几个比较大的牌子都还不错。

红面泥龟可以生活在不同情况的小溪和湖泊中,他的栖息地更适合于自由流淌的小溪和小河中,并且长有大约2英寸深的水生植被。河面上突起和叠加的岩石都积聚着丰富的软体动物,浅浅淤泥和堆积物,中等的营养成分以及适宜的细菌数量,适当的水温、较低的污染,加上不断有沙子的累积并不会有危害的存在。

孵化时间约180天,有滞育期。在早些年,我国人工繁殖红面蛋龟都面临着相关经验、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相应的资料也比较少。然而红面蛋龟又凭借着其品种的珍贵,奇特的外观,凶猛的习性在宠物龟市场很有人气,很多龟友都很喜爱这种龟龟。那时候大部分的红面蛋龟都是要靠进口才能得到,价格自然不菲。不过,好在这种情况近些年有了明显的改善,让我们这些普通的饲养者离这种珍贵的龟龟又近了一步。

红面,黄喉以及白唇这种以发色为美的水龟自身基因也是很重要的。基因好随便养养就能发色,有的人无论你怎么养都不发色,原因就是基因起着决定性因素。所以这些龟如果刚破壳就能很快发色的话一般价格都比较高,最好的话是能看到种龟,毕竟乌龟不能整容,父母如果发色很好的话孩子也差不到哪去。

饲养环境和一般蛋龟一样,饲养在白色不透明的箱子里,保持阳光照射,饲养箱内可设置陆地来晒太阳。水要清澈,保持颜色分布更加鲜艳,食物不要过于单一即可。

要想人工繁殖成功红面蛋龟,首先要解决的是饲养环境的问题。红面蛋龟与大多数泽龟一样,喜热而不耐寒。养殖红面蛋龟需要在室内加热越冬,最好是环境安静、通风而且向阳、空气清新的地方为佳。水温要长期保持在25–33摄氏度之间,且保持水质的清洁以及持续性。

我们还要给红面蛋龟配备陆栖环境,可以用沙壤土、原生苔藓、树皮、泥土作为垫材,这样能很好地保证湿度,有利于龟龟活动、摄食和交配。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将水栖环境分为浅水区、深水区两个部分,浅水区水位在0.2–0.4米之间为宜,深水区水位在0.4–0.6之间即可。

饲料台最好设置在陆栖环境上,离水栖环境有个10–15厘米的距离就可以了。饲料台侧向水面呈20度左右的倾斜,并入水一部分。这样是为了方便投喂食物以及饲养者观察红面蛋龟的摄食情况。

补充:以下内容来源于贴吧龟友的分享,部分内容很是值得借鉴,给大家推挤下:

最近有不少贴吧好友问我如何饲养红面蛋龟,或者让我帮忙看下潜力!现在我就给大家说一下这三年多玩红面的心得!第一,如何判定红面!据我了解市场上有进口 国产 国产杂 ,这就需要买家张着一双慧眼,并且多听多问,虚心学习!现在国内没有好红面吗?有,也能大红头,但是实话实说,还是不纯的多!那怎么挑选呢?选红面我个人中意浅色背甲,眼后。纹路宽且红为佳头顶纹路。浅色背甲包括 白 黄 红 灰。至于看是不是杂,第一看后搅链 第二看头纹 纯种红面苗子眼后可是有粗宽条的 红面苗子一般是一体,如果有纹路,是条状非点状!,那么大多数就是杂交基因了!我认为养红面第一基因,第二环境(包括白色环境和明亮环境)第三饮食!还有朋友们请记住红不红绝对在于基因,壳黄不黄在于水位和白色环境,都是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有人说黄色灯光利于发色,我认为跟白色灯光差不多!最后的发色利器就是草虾 杜比亚 泥鳅 饲料德彩 高够力三色 小龟用 高够力蛋龟下沉 大龟用 实话实说我的龟不爱吃甲谷闻 至于杜比亚 泥鳅 不要总喂 高蛋白太高 公龟8-9发育时 一个月一只乳鼠 好的红面 深色环境黑白头纹 但是放入浅色环境 3个月绝对退纹 但是我建议7以下 潜水白色环境饲养 红面背甲非常容易黑斑 就是换水太长 我的建议安装过滤器 哪怕最小的 也管用 还有红面分小种大种 小种红面是橘红色光头 我做过试验一个好的光头 我3个月不喂虾和发色饲料也不出黑色素 还有龟晒背 建议 必须放水不干晒 晨光 夕阳最好 最长30分钟 太阳晒的长也长黑色素!最后我公正的说一下现在的进口 国产 还有养不红的假红面!纯进口没得说 市场价600-1200 发色率百分之九十五。但是如果到了新手手里估计也不太容易养成全红头,这就是养功!近期就有朋友追着问我进口红面苗3-4个月发色缓慢,问我方法,其实方法就是固定的,只能说你养功不到家,比如用的环境不对,怕不红死命的喂等等!因为红面需要沉淀!还有再这里我要给国产红面说两句话,国产红头种公种母生出来的红面苗,也是相当不错的,很多大神级别的养功高手也都养出了金甲全红头,这就是养的多了挑的苗子潜力大,加上超强的养功,至于最近大家争论的假红面,我的理解就是基因不纯的红面,说白了就是杂了,但是也有人养的黑红分明异常漂亮!养龟是乐趣!养苗子更是最大的乐趣,因为可以看到他一天天的变化,可以看到他丑小鸭变天鹅!所以要沉下心慢慢来!最后给所有新手朋友一些忠告,不懂前多看多学,想入了给自己个定位!不差钱,想金甲红头,那我建议您入进口。你想少花钱,还想金甲红头,努力学习养功,找人指点,找到靠谱商家,入一只优等国产红面!我想黑红分明,中等国产是你最佳的选择,我想练手学习一下,100元左右买一只,非常合适!还有想金甲红头,养功还没信心,找靠谱商家买只亚成是最适合你的!这里我希望大家无论贵贱入了就要爱它!善待它!说的不对的望大家多多包涵!与各位龟友携手向前!

 

首先,如何判定国产和进口的红面!

据了解市场上有进口、国产、国产杂、这就需买家张着一双慧眼,并且多听多问,虚心学习!

现在国内没有好红面吗?有,也能大红头,但是实话实说,还是不纯的多!那怎么挑选呢?选红面我个人中意浅色背甲,眼后。纹路宽且红为佳头顶纹路。浅色背甲包括、白、黄、红、灰。

至于看是不是杂:

第一看后搅链

第二看头纹、纯种红面苗子眼后可是有粗宽条的、红面苗子一般是一体,如果有纹路,是条状非点状!,那么大多数就是杂交基因了!

我认为养红面第一基因;第二环境(包括白色环境和明亮环境);第三饮食。

还有朋友们请记住红不红绝对在于基因,壳黄不黄在于水位和白色环境,都是做过试验得出结论的!有人说黄色灯光利于发色,我认为跟白色灯光差不多。

最后的发色利器就是草虾、杜比亚、泥鳅、饲料德彩、高够力三色、小龟用、高够力蛋龟下沉、大龟用、实话实说我的龟不爱吃甲谷闻、至于杜比亚、泥鳅、不要总喂、高蛋白太高、公龟8-9发育时、一个月一只乳鼠、好的红面、深色环境黑白头纹、但是放入浅色环境、3个月绝对退纹、但是我建议7以下、潜水白色环境饲养、红面背甲非常容易黑斑、就是换水太长、

我的建议安装过滤器、哪怕最小的、也管用、还有红面分小种大种、小种红面是橘红色光头、我做过试验一个好的光头、我3个月不喂虾和发色饲料也不出黑色素、还有龟晒背、建议、必须放水不干晒、晨光、夕阳最好、最长30分钟、太阳晒的长也长黑色素!

最后我公正的说一下现在的进口、国产、还有养不红的假红面!纯进口没得说、市场价600-1200、发色率百分之九十五。但是如果到了新手手里估计也不太容易养成全红头,这就是养功!

近期就有朋友追着问我进口红面苗3-4个月发色缓慢,问我方法,其实方法就是固定的,只能说你养功不到家,比如用的环境不对,怕不红死命的喂等等!因为红面需要沉淀!

还有再这里我要给国产红面说两句话,国产红头种公种母生出来的红面苗,也是相当不错的,很多大神级别的养功高手也都养出了金甲全红头,这就是养的多了挑的苗子潜力大,加上超强的养功,至于最近大家争论的假红面,我的理解就是基因不纯的红面,说白了就是杂了,但是也有人养的黑红分明异常漂亮!养龟是乐趣!养苗子更是最大的乐趣,因为可以看到他一天天的变化,可以看到他丑小鸭变天鹅!所以要沉下心慢慢来!

最后给所有新手朋友一些忠告,不懂前多看多学,想入了给自己个定位!不差钱,想金甲红头,那我建议您入进口。你想少花钱,还想金甲红头,努力学习养功,找人指点,找到靠谱商家,入一只优等国产红面!我想黑红分明,中等国产是你最佳的选择,我想练手学习一下,100元左右买一只,非常合适!还有想金甲红头,养功还没信心,找靠谱商家买只亚成是最适合你的!

发布于 2019-04-30

亚洲巨龟(下):动物园的“千年神龟”,大亚洲的“四大金刚”

命脉龟粮 灵龟之家论坛官方平台
上篇文章发出后,也和初养亚洲巨龟苗的龟友有所交流。小编先解答一些常见问题,便于龟友更快上手亚巨。

问1:为什么亚巨苗的肚子鼓起来的,是不是生病了?

▲饱餐命脉龟粮后,肚子鼓鼓的金头闭壳龟

答1:亚巨苗吃饱了就是这样。其实绝大多数龟苗都是这样。龟苗/幼龟阶段的龟,即使是健康的,壳多少有些软,如果龟睡觉的地方不平坦,你还会发现它腹甲部分也是坑坑洼洼的。长大后壳硬了就没有这种现象。

问2:亚巨可以冬眠吗?

答2:从原产地(亚巨原产于东南亚,分布于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均有分布)的信息来看,亚巨是不冬眠的。亚巨是很皮实的龟种,但是在长时间低温(15℃以下),龟容易生病。即使有成功冬眠的案例,也多是亚成体/成体。

问3:为什么刚开春就有亚巨苗开卖,是去年的尾苗吗?

答3:不是去年的尾苗,这是基于亚巨的繁殖特性,详见下文繁殖部分。

接下来,就是填亚巨(上)的坑了。

“千年神龟”

亚巨、庙龟、黒靴是某些动物园“千年神龟”的主要演员。古人说“千年王八万年龟”,其实和“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是种夸张的说法。为什么是亚巨们扮演“千年神龟”而不是草龟花龟什么的呢。答案很简单:草龟那身板儿放不了几个钱……

▲亚巨:你说我一个东南亚大金刚,怎么就跑到中国当起了“千年神龟”

另外,亚巨也和鳄龟们一起,被有些人(通常是农民工打扮)当成是工地里挖出的“千年神龟”出售。在这个事情上,我们不能去嘲笑圈外人的愚昧,毕竟隔行如隔山,即使是权威的科普媒体也会有知识盲点。

 

▲巴西龟是入侵物种没错,但是亚洲巨龟也不是我们本土物种。此外,虽然亚巨温和巴神凶猛,但是正常情况下巴西龟要想拿下亚巨还是不合常理。估计被撕咬前亚巨已经重病或者死亡了。

作为龟界从业人员,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无奈,也更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向圈外人传播正确科学的养龟知识与理念,LIFELINE团队希望能和龟友们携手努力。

繁殖

▲左母右公。从腹甲快磨掉的花纹来看,右边这只龟有些年头了。

性别特征方面,亚巨和大多数龟差不多:公龟腹甲凹陷,尾巴粗长,母龟反之。所不同的在于,亚巨公龟的尺寸通常大于母龟。

▲大多数时候亚巨很温和,发情期间会有些暴躁,求欢时公龟喜欢咬母龟的脖子头部使其屈服

▲和谐的两口子(from Eversfield)

虽说成体亚巨可以当做陆龟一样在陆地上饲养,但是陆地上的交配成功率要远低于水域。亚巨在60cm深水域交配成功率更高。亚巨进食是在浅水区或者陆地。因此,布置龟池的时候,建议池底有由深到浅的坡度。

▲亚巨发烧友kurtlippens的环境

亚巨的产蛋时间为10月-第二年的2月,通常来说,一年产1-2窝,每窝5-10枚蛋。亚巨蛋在自然条件下孵化时间相当长,可达240天左右。加温可以缩短孵化时间,120-150天龟苗可以出壳。

“神龟”兄弟

▲上图齿缘,下图亚巨

齿缘摄龟和亚洲巨龟的成体体型差距蛮大,齿缘摄龟的体长在15-25cm,还不够格被动物园请来当“千年神龟”,两者的相似处在于幼体/亚成体。最明显的区别在亚巨最中间的脊棱(也叫龙骨)是亮黄色的,齿缘则不是。另外,头型、头纹、壳型都有所区别。

作为同为“千年神龟”的庙龟,和亚巨的体型相当,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

▲左为庙龟,右为亚巨

庙龟的英文名是Yellow-headed temple turtle,翻译过来就是黄头庙龟,龟苗/幼体从头部就可以看出区别。

▲左为庙龟,右为亚巨

另外一个区别是腹甲,亚巨有明显的放射纹,庙龟则朴素得多。

占卜神器

古时代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种种现象,比如日食月食、风雨雷电等,感到神秘与好奇,这些现象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当他们对于某些未来或未知事物存在疑惑的时候,常常想到求助神灵,由此产生了“占卜”之术。

商代晚期占卜所用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以及龟甲(龟的腹甲)。有的龟是献给殷王的供品,其中有的来源远自缅甸。殷商占卜中,所用的龟甲大部分是水龟,而非旱龟。因为占卜是用烧红的青铜工具钻灼龟甲来制兆,这意味着水火相交,把宇宙中最基本的两项自然力结合起来。

甲骨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字与文化历史。考虑到亚巨的尺寸,再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想象下,作为一枚歪果龟,亚巨们通过龟甲默默传承着中华文明,深藏功与名,直到几千年后被小编发现。

而现在,这么一个拥有着高尚情操,同时兼具好养好玩属性的龟,一顿饭钱就可以买到……